制『共产』主义的需交还苏联,中国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以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以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
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这些秘密条件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说明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雅尔塔会议反映出苏、美、英特别是苏美两国在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和矛盾,对战后国际格局有着重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国际格局发生了转变,而且使第三次科技革命提前到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法,它们沦为二等国家,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舞台成为历史,逐渐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确定的。它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美苏凭借其军事、经济实力划分势力范围。美国要求对苏联推行除战争以外的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舆论上的表现是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它是冷战的信号;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它是冷战的宣言书、美国全球扩张的标志;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在六七十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东欧国家也反对苏联的控制,并积极谋求同西方发展关系。同时,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的去支配西欧各国,资本主义阵营分裂。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国际关系出现多极化趋势。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44. 旧金山会议
——联合国创建成立
1945年4月25日,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的人民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巴顿所率领的美军先头部队和朱可夫指挥的苏军士兵在德国易北河畔的托尔高胜利会师了。从此,纳粹德国被盟军分割为南北两块,它离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同一天,在地球的另一边,又传来一个更为重要的消息。4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聚集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当人们欢庆联合国即将诞生之时,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天的来到,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已付出艰辛的努力,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隆隆炮声,宣告了国际联盟的寿终正寝。国联的解体引起了反法西斯国家领袖和人民的深刻反思,他们日益感到,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际正义,促进国际合作。
1941年8月12日,在波涛汹涌的北大西洋上,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在助手们的陪同下,登上威武的英国新型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满脸笑容地与前来迎接的丘吉尔握手。随后,两人在一份重要文件上庄严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份文件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在宣言中,两位领导人向世界表明了战后将建立更为广泛、更为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的意向,这意味着美英两国已开始考虑以新的世界组织来取代国际联盟。
《大西洋宪章》公布不久,苏联、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纷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