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二战之邓尼兹 > 分章完结阅读27

分章完结阅读27

北大西洋海域受到u艇威胁的船队。

德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指出,如今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考验。考虑到盟军警戒技术(指航空部队反潜警戒机上的雷达)和船队护卫能力的进步与提高,他认为,是该把u艇从战场上召回的时候了。

1943年5月24日,邓尼茨下令u艇从船队航线全面撤退。这一天,盟军护卫舰队终于首次在西洋上制服了德军的“海狼”——u艇,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早在八周以前,一心想致胜的u艇就被迫转入守势。护卫舰队拼命努力想要永久保持来之不易的优势。如今,冷静地回想起来,u艇在1943年3月初的大胜利,恰如旋将熄灭的蜡烛一般,乃是最后的一点光彩。随着北大西洋德潜艇活动的减少,第19大队的一些飞机撤离了护航任务,去加强比斯开湾的巡逻。比期开湾的进攻于7月份达到了高潮。在这一个月里,共击沉11艘德潜艇。比斯开湾进攻的胜利终于使金海军上将相信了这种作战的意义,他决定派第4和第19反潜中队(“解放者”式飞机)去比斯开湾。这两个中队的飞机转移到德文郡的一些基地,于7月13日开始参加作战。此后,金海军上将在7月底又派去第63中队(装备有磁探仪的“卡塔林纳”式飞机)。但是,这些飞机于两周后又转移到北非。

由于“梅托克斯”接收机发现不了涌进比斯开湾的大量飞机,于是德潜艇便组成艇群通过该海区。邓尼茨指望潜艇相互之间提供对空火力支援,以此避免遭受空袭。针对这一战术,岸防航空兵采取的办法是配置7架飞机,每日三次以平行航线进行巡逻飞行。如果一架飞机发现了潜艇,它便召唤最近的一架飞机,然后所有飞机从不同方向对目标进行攻击,造成德国炮手手忙脚乱。

参加这些“步枪队”巡逻飞行的飞机有:英国空军的第53、86和224中队以及美国陆军舰空兵的第1、4和19反潜中队(均为“解放者”式飞机),英国空军的210中队和美国海军的第63巡逻机中队(均为“卡塔林纳”式飞机,第63中队的飞机装备有磁探仪)、英国空军的第226和228中队以及澳大利亚空军的第10和461中队(均为“桑德兰”式飞机)、英国空军的第172中队和加拿大空军的第426中队(均为装有“利”式探照灯的“威灵顿”

式飞机)、英国空军的第304(波兰)和311(捷克)中队(均为“威灵顿”

式飞机)和第59中队(为“堡垒”式飞机)。

德国为了对付这些巡逻,又派出了有重型装备的“容克88”飞行大队,在法国沿岸到锡利群岛这间的海区进行巡逻。岸防航空兵的反措施则是,派出战斗机航空兵第248中队的“蚊”式飞机和第10中队的“蚊”式飞机保护反潜巡逻。

双方连续而迅速地改变着战术。在这一过程中,英国海军采取的下一个步骤是派出支援大队进驻比斯开湾。计划是这样的:岸防航空兵的飞机发现德潜艇后,便召唤支援飞机,然后一起在高炮射程之外监视德潜艇,偶尔实施骚扰性攻击。德潜艇是不愿下潜的,因为下潜会使它们不能相互支援,它们宁愿留在水面上,以较高的水面航速通过这一危险海区。飞机同时还要报告潜艇的航向和航速,并把支援大队引导到该海区。如果走远,支援大队可在潜艇下潜前赶到。于是,德潜艇便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它们如果下潜,就要遭到飞机的攻击,如果留在水面,又容易受到支援大队炮火的伤害,还会遭到空中攻击。总之,无论选择哪种办法,都要遭到一次坚决的、可能使其毁灭的攻击。

在1943年3月以前,盟军就已经把几种新技术用到对付u艇的作战方面。由于北非登陆作战取得了成功,盟军就可以动用大批兵力,部署到护卫舰队和对u艇的作战方面。

另外,盟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投入了大批人力和经费,以便开发出高性能的武器、装备,进而把它们有效地使用到反潜战中。显然,德军在这方面慢了一步,虽然想努力迎头赶上去,但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始终未能如愿。

1943年初,发生在法国近海的一连串事件,很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

2月,u519号被“利贝列达”飞机击沉。当时警戒机抢先于潜艇逆探雷达一步捕捉到了u艇。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