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特混大队分别奇沉了u—68和u—515潜艇。gougouks.com邓尼茨改变了加油会合地点,但是“超级”机密还是能对潜艇的行动发出警报,于是“克罗坦”号和“特里波利”号两个大队便等待潜艇到来。“克罗坦”号大队击沉了供应潜艇u—488之后,“博格”号和“布洛克岛”号便接替此任务。但是在5月份,这两个大队都遭到了失败,“布洛克岛”号被u—549潜艇击沉,“巴尔”号护卫舰被一颗音响自导鱼雷打断了舰尾。
供应舰艇和大量潜艇遭到的损失,完全打消了邓尼茨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巴西沿岸继续进行潜艇战的幻想。剩下的潜艇撤离了这些海区。
5月29日“布洛克岛”号被击沉后,该大队奉命撒离,由“瓜达尔卡纳尔”号航空母舰特混大队接替。6月4日晨,“瓜达尔卡纳尔”号大队的“查特林”号报告,发现一个可能是潜艇的接触信号。两分钟后,该接触信号被辨认为潜艇。“查特林”号实施了攻击。“瓜达尔卡纳尔”号高速离开了该海区,其舰载机“野猫”式飞抵上空盘旋。正当“野猫”式发现了潜艇的轮廓时,“查特林”号的“刺猬”弹刚好入水。原来潜艇刚刚上浮到潜望镜深度,看到了护航舰艇,便立即深潜,但被“查特林”号连续发射的深水炸弹击中。在第一次接触信号之后经过了12分钟,u—505潜艇正好在距护航舰艇700码的地方浮到水面。于是护航舰艇立即开火,飞机给以支援。“查特林”号发射了一条鱼雷,没有命中目标,接着u—505潜艇投降。“皮尔斯伯里”号派出一个舰上工作组俘获了该艇。该艇由“瓜达尔卡纳尔”号拖到百慕大。
同盟国在诺曼底开避第二战场以后,邓尼茨命令所有可用的潜艇驶往英吉利海峡,攻击通过海峡驶往法国的船只。为了掩护英吉利海峡和西部海防区,海军部在该区派驻了10个护大队和3艘护航航空母舰,由岸防航空兵第19大队进行支援,第19大队又从第15大队得到了几个中队,因而力量大大加强了。
德国派25艘潜艇到海峡区域去攻击登陆舰艇。但到6月底,只有4艘到达了巡逻区。其余的21艘中,有5艘被迫返回基地,3艘在巡逻中受伤,不得不返航。7艘被击沉。其余6艘还在设法通过强大的反潜巡逻。德国使用通气管潜艇后,岸防航空兵反潜巡逻的能力迅速减弱,3厘米波雷达一般探测不到潜艇通气管的头部,除非环境有利。
空中巡逻不得不依靠目视观察去发现通气管的小小头部或它喷出的一团团烟雾。由于发现潜艇的准确性差,因此错过不少机会,也有许多次警报报错了。德潜艇几乎都是被水面舰艇击沉的,而且往往是在潜艇企图攻击护航舰艇并遭到连续的长时间的跟踪之后被击沉的。长时间跟踪是由于发现潜艇很困难。大多数护航舰艇都习惯于大西洋的深水区作战,很多战时训练的有经验的声纳员还从来没遇到用声纳在浅水区进行探测的机会。
在探测通气管潜艇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海军部十分忧虑,它还担心高速的(25节)xxi和xxiii型潜艇很可能马上服役。为了对付这种新潜艇,即使能设计出一种较快速的护卫舰,但还存在着声纳不能在20节以上的航速使用的问题。这些高航速的通气管潜艇,完全能以其机动性挫败同盟国的高效力的反潜部队。
在战术上可能采取的唯一反措施是用4艘护卫舰与1艘德潜艇保持接触,但是航速高时必然容易发生碰撞。德潜艇只要把速度降到15节,就能发射音响自导鱼雷,然后在混乱中高速逃脱。在战略轰炸方针失败后,解决阻止潜艇生产的长远办法是夺取造船厂和工厂。幸好,同盟国在德国高速潜艇开始大量服役之前做到了这一点。(到战争结束时止,xxi型潜艇有136艘已下水,83艘开始建造;xxiii型潜艇有63艘已下水,26艘正在建造)。
由于同盟国在欧洲登陆的威胁,德国人设计并建造了袖珍潜艇,以对付登陆舰艇。当同盟国军队向欧洲海岸移动时。这些袖珍潜艇立即从荷兰的基地出发去攻击英国东海岸附近和英吉利海峡的舰艇1945年3月11日,在反德国e型艇的巡逻中,“托林顿”号护卫舰在30海里处得到一个雷达接触信号,这个信号好象是浮标。之后信号消失了,“托林顿”号驶往该位置,投掷了3组共约30颗深水炸弹,定深在50至100英尺之间。在第3组深水炸弹的爆炸声静下来之后,一艘袖珍潜艇在左舷尾后浮出水面,“托林顿”号向其开火,2名艇员投降,潜艇沉没。两天后,“托林顿”号接到在古德温沙洲以南1海里处发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