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江汉风云 > 分章完结阅读8

分章完结阅读8

杨得江,兄弟共俩。kanshuye.com而保分所书手王东成却兄弟三人,杨得海气得跺脚大骂,可骂归骂,民国政府法令如山。几天后杨得江和神光保的壮丁们一起被征集到了gmd军队。

黄大头忙乎了一阵之后,心里安妥了一些。他的心里有一件心腹大患,就是前些日子他的儿媳妇不明不白的没了,哪也找不到。而且黄守明真真地疯了,先是哭后是喊再是闹,后来就不哭不喊不闹,只知道笑、玩,跟狗笑跟狗玩跟狗睡,屎尿统在裤子里也不知道。黄家请遍了郎中、法师,却毫无好转,算是无能为力了。

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年冬天的一个黑夜风高的深夜,黄家遭到土匪的抢劫,这伙握刀提枪的土匪中,有一人头戴着“狗钻洞”帽,只露出两眼。这人熟练地带人在黄大头的房里翻箱倒柜,最后在夹墙中摸出几袋大洋。临了,还将捆绑着的黄大头狠扇了两耳光,又使劲向同样捆绑着的黄白氏腹部猛踢了一脚,然后扬长而去。

所谓“屋漏偏遇连夜雨,天冷又逢瓦上霜”。这天黄大头早上起床,看见许多乡民集在一堵墙壁前看红土泥桨刷写的标语口号:

“**一心一意为穷人!”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还有一堵墙上写着:

“欢迎红军到家乡!”

看罢这些字,黄大头的心“格噔”一声,顿觉浑身冰凉。看来传言不假,红军真的要来。这**怎么会斩不尽杀不绝?红军怎么会围不死剿不灭?斩来杀去,**反而有了刀有了枪有了军队。围追堵截,红军的人马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这回竟然能临近县城。当年**赤手空拳,仅凭几张嘴,就把乡里搅得天昏地暗,现在手里有枪有刀有军队,怕是要杀人放火报血仇了。

黄大头越想越怕,叫保公所书手王东成去了一趟区里。王东成回来后告诉他:区公所大门紧闭,区长人影不见,问谁谁不知。黄大头倒不觉得奇怪,他对王东成说:我们收拾收拾,到县城去。王东成点头不止。

在县城里,黄大头意外的碰到了汪福田,两人相视片刻,眼珠几转,便打起了哈哈。

这天傍晚吃晚饭时,胡虞海对胡先生说:“村里的标语是小学校的王先生和村里的得牛写的。”

胡先生微微一愣,说:“你怎么知道?”

胡虞海说:“我早上去练拳时,看见他们俩人一个提木桶一个拿刷帚……”胡虞海停了一下说:“大,刘校长并没离开官道区……夜里我碰到过好几回……”

胡先生没说话,忽然想起当年邓副县长的高歌:“网儿虽大捉不尽东海之鱼,钢刀虽快杀不尽天下穷人”的壮语,心中无限感叹:这块土地上,又不知有多少人暗中加入了**,如果他们一下子站出来,谁都会目瞪口呆。

这天,**的红军队伍真的来到了神光口,开始是一小队,后来是大队大队。据说,这是汉水西部段昌辉的部队。段昌辉是汉水民众心目中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出身于汉水县西部乡村的一个富家,自幼习武,早年在汉水中学读书,后就读于武汉体育专科学堂,毕业后加入国民军,任过团长,曾进过黄浦军校,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单枪匹马回到家乡,烧掉了家里和穷人有关的所有地契、借据,然后登高一呼,拉起一杆人马,并日益发展壮大。如今,他的部队活跃在汉水县西部的汉、滋、潜三县交界处,其势威振四方三县。

这天早晨,原官道小学校长刘成林陪段昌辉团长去神光口拜访了胡先生,神光口的人们终于有机会见到这位心目中的传奇英雄。只见他年约中年,个子高高,四方脸,方形的下巴,宽宽的额头,直直的鼻梁,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深嵌眉骨下,他穿着一身灰布军装,头戴八角帽,腰箍牛皮带,皮带上挂一支短枪,显得干练、谦诚、儒雅。可人们一看他手下兵,就甚觉好笑。这些士兵的武器是多种多样,有肩扛长枪的,有身背大刀的,有手持红缨枪的……这些士兵的服装也是五花八门,有穿红军制服的,有穿国民军制服的,有穿老百姓粗衣的,还有上穿国民军呢服、下穿乡人叠腰大裆裤的……脚上的鞋子就更不讲究了,有皮鞋、布鞋、草鞋……新的、旧的、烂的。长官和士兵穿的一样,吃的也一样。无论是团长还是士兵都在一个锅里舀同样的饭食,大家围成一圈,或站或蹭或坐,边吃边聊,其中还夹着为数极少的女兵。乡民们有时候还看见许多士兵坐在一杆红旗下跟着女士兵学写字,女士兵在墙壁上用石灰块写:

“**救穷人救中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