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机器,自然多了亲近感。人啊,认识你本身。从来就是亘古以来的课题。不可否认,从一定程度上,金庸的作品是起到颠覆认知,拓宽视野的作用。武侠小说可以说一半是古代传奇故事,在新派武侠的问世后,多了对现实的启蒙。比如梁羽生的小说和名著有千丝万缕的链接,也有对情感细致的认知。金庸小说对世情有一定的见解。也许后来看,会觉得比较浅,可一开始就是通过这个来启蒙。古龙的小说对人的思考,有他的一份见解。对于人的探索,传统文化也不是没有涉及,却嫌粗略,就是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相形之下,西方文明探索得比较细致。所以阅读武侠,还是可以从不同层面感受到现实以及先进的味道。现在看看,《九阴真经》里黄药师和冯蘅的同框,会发现有不同的意味。看过原著的朋友,一看这两人就知道是官配,那么同框还干嘛,自然谈恋爱。这个认知没错,可只是读者的认知,并不是创作者的认知。如果以创作者的视角去看,会发现这两人其实是在抢镜头。抢镜头干什么呢?比惨。看看谁更惨。冯蘅很无辜,也很倒霉,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她看着就不是惹事的人,都是事情在惹她。平时恐怕走路都怕踩死蚂蚁。就这么一个人,落到了流氓手里,这还不惨?偏偏黄药师这个流氓,那是当流氓是兼职,君子之风才是底色。被这样的流氓碰上,那是幸运还是不幸?恐怕就有人会惊叹,怎么我就碰不上!落在黄药师手里,她根本没被亏待。那是表面上,看上去惨。再看看黄药师,剧情的交代就是直接跳到了他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一身好武功,回来复仇的。那些年他是怎么过的?一概不提。他那身好武功,又是用什么代价来交换的呢?他又付出了多少?剧情没交代。但是如果生活要毒打黄药师的话,会不会手下留情呢?那么到底是冯蘅惨,还是黄药师惨?看着是冯蘅让人担心,可看下来却发现,真正让人同情的还是黄药师。实际惨的人是他。他是成功地抢到镜头,博得了关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个剧的成功并不是只靠金庸,只靠镜头,只靠画面,只靠演员,而是各方面有机融合,相互协作。各方面条件成熟才促成的果。那是整体产业链,各部门协作,各方面技法娴熟才融汇形成。现在虽然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却也不宜以偏概全,责以偏颇。好,明天继续!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