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暗暗发愁:“若要一跃而过,原亦不难,只是这书生占住要津,除了他所坐之处,别地无可容足。”于是高声说道:“晚辈求见尊师,相烦大叔引见。”那书生摇头晃脑,读得津津有味,郭靖的话似乎半句也没听见。郭靖提高声音再说一遍,那书生仍是充耳不闻。郭靖低声道:“蓉儿,怎么办?”
当黄蓉一见那书生所坐的地势,就知此事极为棘手,在这宽不逾半尺的石梁之上,一动手即判生死,纵然获胜,但自己是有事前来相求,如何能出手伤人?听郭靖相询,蹙眉不答,再听那书生所读的,原来是一部最平常不过的论语,只听他读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读得酣畅淋漓,确似在春风中载歌载舞,喜乐无已。黄蓉心道:“要他开口,只有出言相激。”冷笑一声说道:“论语纵然读了千遍,不明夫子微言大义,也是枉然。”
那书生愕然止声,抬起头来,说道:“什么微言大义,倒要请教。”黄蓉打量那书生,见他约有五十余岁,头戴逍遥巾,手挥折叠扇,颏下一丛长须,确是个饱学宿儒,于是冷笑道:“你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
那书生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黄蓉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上亦无记载。”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的微言大义,岂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
朱子柳所在之地更是要塞险地,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既然如此,前面那一关的武三通要那样拼干嘛?
拼也是瞎拼。
别说是功劳了,苦劳只怕也不算他的。
他是无论入朝还是出世,得到的总是最少的。
朱子柳人在险地,却如闲庭信步。
看似潇洒,其实矫情。
而且朱子柳与黄蓉的对答,那是出自冯梦龙的《智囊》。
但不知这一关可否容易过?好,明天继续。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