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txt.com道从小日本那儿,趸不来好东西.”
王爷解围,古典心里分外感激.可是心里确实觉得英豪说得在理儿,只是不能承认罢了.于是赶紧叉开话题,”有嘛话秋后庙会上见了,到时候再见识二位贝勒爷的学问.今天只有吃饭喝酒的份儿了.”言罢恰如风卷残云,转眼满桌残羹剩饭,唤来跑堂的撤席上茶.
按照惯例,茶一上来谁也不许再说外道话了.只能说解闷儿逗乐的,长见识增学问的,招财进宝仕途迁升一类的高兴事.期间都得放下架子随便插科打诨,掺和点达官贵人的隐私秘闻风流韵事,则更能帮助消化醒脑提神.有什么正经事,诸如重大事项再次约会之类,留作最后交待.这和普通人不一样,一般没身份的遇到大事烦人托窍,一入席就先把要办的事一五一十说明白了,被麻烦的人当时满口答应,等酒过三巡食过五味,不论多大的事,准顺着酒菜食归大肠水归膀胱,醒过酒来任嘛没记住.真正有身份的人,酒席面上不谈正事,谈了也是酒话,扭头可以不认账.像古典王爷这样的人物,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他们难得聚在一起,也从来不无故相聚,总是有事要说的.因此,人家用不着谁教谁,饭后必然有一番品茗醒酒的功夫.品着聊着,加上不至于喝多少酒,脑子也清爽了,临别说的话最记得牢靠.其实这是个常理,摆桌请客托人办事,跟说相声”抖包袱”一样,从入席落座就得铺垫开始”系包袱”.说相声的高手,能系好几层”包袱”,系得越严实,到最后”包袱”抖得越响越脆生.
这么地道的四聚成饭庄却没有专司品茗的茶倌,不论谁到这儿就餐用茶,顶大了上套讲究点的茶具,沏好了茶由客人自斟自饮.古典和王爷是四聚成的老主顾,也是最有身份的主顾.虽然喝茶基本上就是摆样子,他们把功夫花费在用餐上,餐后用茶极不讲究.尽管如此大掌柜的也不敢大意,总是根据当日点那个省份的名茶,请哪个省份的正宗饭店的茶倌伺候着.今天古典要的是清饮龙井,大掌柜亲自从英租界的一家浙菜馆,请来一位上岁数的茶倌沏茶续水.照现代茶道上的规矩,冲泡清饮茶得用无花玻璃杯具,看着透亮清爽.玻璃属于洋玩意儿他们不用,照花茶黄茶的泡法使唤盖碗泡法,操作上也不像专为品茶那样繁文缛节,客人赏茶后,任凭茶倌随意伺候.他们不是对用茶不讲究,实在话,到了他们这一代讲究不起了.他们的前辈排场起来,泡茶的清水需到北京玉泉山或是蓟县盘山汲水备用,现在就算有银子谁伺候他们呀?
这位茶倌算不上茶道中人,只能算个沏茶倒水的,手上的功夫还是有两下子.自己一手拎着搽得锃亮的短嘴铜壶,另一只手居然托着四套盖碗.盖碗放下了茶也沏好了,碗盖儿盖上,正好见茶沫,却不能外溢一滴水.那把铜壶不大,壶嘴也很短,在茶倌手里一耍弄,开水从壶嘴里出来宛如窜出一条条小白龙,无声息地钻进盖碗里.单凭这一招看着还是那么赏心悦目的.
话头还是从天津卫的吃喝说起,等茶倌退到雅间门外,古典开始借题发挥,”王爷,贝勒爷,爷仨学问大,领教一下,为嘛天津卫叫天津卫?”说是领教,没有请别人回答的意思,紧接着说道:”就因为天津卫要嘛有嘛,说白了紫禁城有嘛天津卫就有嘛.一些不入流的吃家,说天津卫只有煎饼果子大麻花,没有上席的菜.说别处有川菜、鲁菜、苏菜、闽菜、粤菜,没听说过津菜.这些吃家算不上行家,王爷说说,御膳房的食谱列什么菜?御膳房云集四海名厨,荟萃普天下的美味珍馐,预备的是神州大菜.今天这家四聚成就是地地道道的天津菜,哪道菜不是天下第一美味?原材料全是海河里捞的渤海上打的城外头跑的地上长的.前朝亡了大明朝,那些自称吃家的人,只知道崇祯上吊了,并不知道大明朝御膳房的厨子哪去了.哪儿去了?全到天津卫啦!所以说,天津卫拥有天下物产、各路名厨,天津菜就是皇上用的菜,天津卫就是御膳房的大灶.就说刚才那位茶倌手艺还算地道吧,你老说他的手艺是哪的?他是苏杭人氏,可是起小在天津耍手艺,在天津耍了半辈子了,能说不是天津卫的玩艺吗?”
不论古典露多大的学问,王爷从不正面肯定,端起盖碗品了品,”大概其吧……咦,今儿的茶味儿不赖呀,嗯,对得起这盛水的家什.”他对古典高论不置可否,这叫充耳不闻而言他.
古典招呼茶倌:”给王爷续上.”其实不等招呼,茶馆早伺候着了.
王爷捧着茶碗不放下:”等等,让我喝净了,好茶要连饮三杯.”
话匣子一开就没大没小了,英杰接茬:”妙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