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民国奇案演风雷2 > 分章完结阅读49

分章完结阅读49

.也难说,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人间无完人,英雄并非无闪失.何太厚受到某种亢奋情绪的影响,最重要的,根据太阳方位估算,他要去的目的地尚有一段路程,时间显得紧迫.久经沙场的何太厚,居然淡漠了敌情观念,违背了基本的军事要领,武装行军忽略了注意观察周边情况,同时也忽略了自身的某些细节.

暂时不要忙着责怪老何,有关吸取教训的事项以后再说,假设需要检查,这里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熟悉华北大平原的人士容易理解,江南或者山区、丘陵地区的人们,则难以具体想象大平原是个什么样子.假若喜欢找真,不妨打开地图看看,范围别太大,只看京津保之间这块区域.可以说一马平川一望无垠,除了稀稀拉拉的村落,无任何天然屏障,唯一仰仗的,青纱帐起来可以遮遮挡档.然而现实哪像过了若干年,后人拍的电影那么如愿.日寇铁蹄所到之处,难民遍野田园荒芜,纵有耕耘庄稼也是稀稀拉拉.况且此时正是秋后时分,满目赤土枯禾,不然胡大头不会躲得那么远搞跟踪.

长有庄稼的地块全都收割殆尽,胡大头藏身的所谓高粱地,因距离太远看不请爽.写家估计,不是主家出了变故无力收割,就是人手脚力的因由,只是砍掉穗头,剩下柴禾挺杆儿,得工夫再收拾.按理说,如果留意观察,那里是藏不住人的,一则距离稍远二则老何没有留意,放松了警惕才出现如此危险的态势.

再往深处说,信息不畅通情报掌握的不及时,假若老何知道敌人组建”津西侦缉队”的消息,可能判断出敌人动向,警惕性会高些.不仅危险不会出现,可能今天行动都会取消.

事已至此,再分析、再自责、再懊恼也于事无补,只有任其事态的发展了.

简短捷说,继续经过一段跋涉,老何终于到达目的地老军营.

老军营是个村子,具体的目的地,是村子外头的一座破庙.根据残留的座像判断,这可能是座关帝庙,这里的百姓敬奉关老爷,崇尚关公的精忠美德,香火肯定旺盛过.现而今,庙宇的围墙已然是残垣断壁,孤零零的庙堂也出现倾圮,好在屋顶完整门窗尚存.

这座小庙的所处位置不错,周边环境也可以.庙宇建在高台上,地势较高便于对外观察.周围残留几座坍塌的老房旧屋,实际只剩下土坯墙基,再有就是稀稀拉拉的枣树棵子.放眼四野,满世界最多的,是分布散落的座座孤坟.

庙后头就是老军营,据说,早先是杨六郎安营扎寨的地方.老军营人口不多,却都是基本群众,发生一般情况可以有个退身步,得以掩蔽回旋.

村落与庙宇之间,准确说,庙宇后窗丈余距离,是条天然沟壑.抑或是当年建造庙宇时,人工挖掘的排水沟,只是随着岁月流失难寻人工遗痕了,沟壑里长满带刺的酸枣棵子.

庙前是块开阔地,往前是成片的坟茔,坟茔被密密匝匝的灌木丛包裹着.灌木丛遮挡着一条干涸的水渠,这条水渠很长,直通子牙河.

这条渠,距离刚才老何走的车辙路较远,初来乍到的人不易发现.由于这条渠的方向性鲜明,老何很看重这条渠,万一发生重大敌情,利用这个地貌条件可攻可守.特别是,便于夜间隐蔽行动,还可以据此辨别方位、设伏打援等诸多好处.老何甚至畅想过,局势转好了、队伍发展了、壮大了、条件具备了,规规矩矩跟鬼子拉开架势打一场阵地战,这儿就是现成的工事,连交通壕都省得挖.

水渠两侧,残留秫秸秆儿的地块不少,此时正好掩护着水渠不易发现,如果是青纱帐茂密的时候,这条水渠可当秘密通道使唤.

大概香火旺盛的时候,香客踩出来若干条小路,从庙门这看呈放射状,弯弯曲曲通向不同方向,其中一条消逝在灌木丛.表面看,是祭祀者上坟踩出来的道,经老何踏勘,发现这条小路连着干涸的水渠,进沟奔东就到子牙河边了.

老军营深埋着一个千年秘密,不是本村的人,外人绝少知道,即便本村的人,嘴不严的也不清楚.这里属于永清县地面,小鬼子占了县城后,本村最具权威的长者,把这个绝密信息,透露给了何太厚.他是千百年来,唯一知道这个极端秘密的外乡人,这个秘密不到生死关头,写家也不敢吐露半个字.

难得庙院内存活着几棵古槐,庙门一侧的那棵,据说树龄逾千年.尽管树心空朽,树冠依然枝繁叶茂,高度超过附近所有建筑物,如有必要可以在树上设岗,既隐蔽又能极目远眺.今天树上就设了暗哨,表明这里将有重要聚会.暗哨手里提着杆难得的三八大盖儿,配备了两排子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