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排跪下,”师父、师娘,过年好!孩儿们给二老磕头了,新春大吉,万事如意,出门发财,抬头见喜.”
白蝴蝶乐得合不拢嘴,”快把你们师父劝屋里坐着吧,听见放炮就在院里这么站着,小心他冻着.”
小三德子眼尖,看见柴禾垛上有饺子,”师父,包饺子了?”
小二德子问:”哪儿来的白面呀?”
白蝴蝶搭话:”小四德子送来的,有好几斤呢,快把你师父拉进来,我现在就给你们下饺子.”
小德子望着德旺,”何大叔说好了回来过年的,别再出嘛事儿了吧.”
德旺从怀里掏出酒葫芦,”这是你何大叔上次喝剩下的,你们先喝两口暖暖身子,我出去迎几步.”
小德子拦住师父,”你老进屋歇会儿吧,我都安排了.”
镇子上过大年的标志,是古宅大门口的两盏红灯笼,挂上这两盏灯笼,如同都市的繁华地区亮起霓虹灯,太平景象马上就呈现出来.除夕之夜,不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站在外头,看看古宅的大红灯笼也算过上年了.换上新衣裳的孩子们,提着各种样式各种颜色的纸灯笼,有舅舅的提着金鱼灯笼,富裕点的提着玻璃罩子灯笼,全都聚集在古宅门外逛灯玩.连件新衣裳也买不起的家主儿,这个时候也会想办法淘换几个洋腊头儿,再找个洋瓷缸子当灯笼,总之得要个亮堂劲儿.有钱的孩子可以大大方方燃放整挂的麻雷子,燃放震耳朵的二踢脚,没钱的家主儿只能买挂小炮,拆开了一个个的燃放.闺女家,有钱的可以燃放大福娃娃满天花,没钱的只能买几根嘀嘀筋儿,点着了看火星子,或者干脆点燃香火头找没亮的地界儿划龙玩.
吃罢饺子,过足放炮的瘾,孩子们全都聚在古宅外头尽情的撒欢,古宅门前一时成了花花绿绿的孩子们天下.
”打灯笼烤手来,你不出来俺走咧!””有打灯笼的都出来呀,没打灯笼的抱小孩呀!””嘀嘀筋儿,冒火芯儿……”孩子们的童声歌谣,更是显得古宅门前一片瑞气祥和.
英杰、英豪出门站在高台阶上,各举一挂五百头的响鞭,玛丽和彩云捂着耳朵,分别在大门两侧用香头点炮,立即炸出整个镇子的除夕高潮.
老刘头、厨子、车把式,叼着烟袋蹲在台阶上看热闹,乐哈哈地笑不拢嘴,引得一街两巷的大闺女小媳妇都出来听响.
放完鞭炮回屋吃年夜素饺子,像古典这样的家主儿,不跟穷人那样拿这顿饺子解馋,只是象征性的垫补一下.年夜饭从下晚吃到夜深,已经肉山鱼海百味尝遍,素馅饺子再好吃,肚子里面也噇不下了,所以只是每人夹两三个,图个素净就行了.剩下的不能跟年夜饭那样处理,撤下来的年夜饭,不管沾不沾筷子,不论多好的饭菜都算折箩,该赏给谁的,谁拿走给家里的大人孩子解馋去,招待三亲六故也不算丢分子.
然而,年夜素饺子是不能赏给外人的,不管剩下多少,一律冻起来或者晾干了,一直留到正月十五灯节.留着干嘛?留着给自家人来不及回来过年的人,或者给拜年来的至亲晚辈素净的.譬如石头燕子来拜年,必须尝尝大爷家的年夜饺子,表示这才是骨血相连的一家人.万一脱不开身来不了也没关系,英豪早晚回去,可以把剩饺子带回去,反正想着法子让家里人尽量吃上自家的年夜饺子.
厨子、老刘头、车把式在现场当然可以吃啦,舍弃自家老小伺候主家这也是情分,主家理应当成自家人看.吃罢饺子,三个外姓下人,一字排开给站在卧室门口的古典和罗氏拜年:”给老爷、太太拜年了,祝老爷、太太来年吉祥.”
古典给每人扔一个红包,”见面发财!到后半夜交代明白了,该回家的回家,该串亲的串亲去吧!”三人拾起红包又叩头.老刘头既无家可回也无亲可串,他还得照样在宅院里伺候着,所以他额外还有稍微大些的一个红包,由罗氏在事后亲自递到手上.
彩云嘻笑着拥着奶妈抱着小少爷纳敏,从奶妈屋里出来了,名义上是为小少爷讨要压岁钱,实际是为自己讨赏钱来的.彩云嚷嚷着,”让姐夫给压岁钱,给少了可不行,给少了不让纳敏喊你爹,也不给你磕头拜年.”
罗氏嫌客厅太冷,招呼着大伙,”过年了,都不是外人,上房暖和,都到上房来吧.少不了每个人的压岁钱跟赏钱,都进屋吧.”众人不分长幼尊卑全都拥进上房堂屋.
罗氏再次分发红包,彩云拿到头一份,”啊,我又长了一岁.”彩云不好意思要,把红包塞给纳敏,”哈,纳敏也长了一岁,这是老姨给你的压岁钱,喊我老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