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论是:校长办公室。
余小二选择“校长办公室”,是因为他觉得校长很坏。而校长很坏的原因是:读大学时校长不让他当“啦啦队”队员。
记得那次学校开运动会时,余小二天生的不是一个运动员的料儿。跑步没速度,铅球没力量,蓝球没弹跳……等等,凡是运动项目,都跟他格格不入。就拿跑步来说吧,他在放牛时,恼怒的和发情的公牛赛跑,他从没占到便宜……结果往往是恼羞成怒拿起鞭子照着牛屁股一阵猛抽——发泄归发泄,但无改技不如牛的现实。要知道,学校举行运动会,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都会争先恐后:一是是一个大好的抛头露面的机会,当然引起异性的注意力那便是额外收获;二是体育成绩优异的话,对将来的就业是大有裨益的;三是在毕业时的毕业鉴定中会出现“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文体娱乐活动”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要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将来从事就业的部门都是以“组织”形式存在,既然是“组织”,就必须要求组成“组织”的每个个体的积极态度和积极参与组织的一切活动,这样“组织”才有活力,才能朝气蓬勃……所以,不能参加运动会而成为运动员的话,那未免不是人生一大憾事。但是余小二没辙。至于前面的两个方面他倒是不甚关心,他所关心的主要是后者,即只要能出现“积极参加”之类的字眼他就心满意足了。但如何才能做到呢?他苦思冥想了一阵子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来……
当不了运动员可以当“啦啦队”队员吗,这不但和运动员靠近了一步,而且也是参加活动。况且这“啦啦队”的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或是速度或是力量之类的,只要会喊“加油加油”即可。于是,余小二决定参加班级“啦啦队”。既然主意已定,说行动就行动。便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说参加“啦啦队”要通过校长审批。余小二觉得不畅快,但没办法。因为在学校里凡事无分巨细都是校长一人说了算——这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了。所以,没办法还得想办法。于是,余小二便从家里带了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两斤木耳、三袋香菇、四罐蜂蜜等纯一色的绿色食品,来到了校长的办公室并说明了来意。校长看了看他,便在“啦啦队队员”的名单上二话没说的便写上了他的名字。余小二心花怒放,不禁叹道:这年头真的不兴“空嘴说空话”了,看来这“务实”二字并非真是危言耸听!
运动会如期举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参加运动会的男女运动员的服装都有特别规定:即女的穿“丁字裤”,男的穿“比基尼”;上身尽皆赤裸,赤足。所不同的是女的每人发四片“创可贴”——当然不是用于跌倒后贴于皮肤创伤处。而是将其“十”字型交叉帖于两个乳头上。这样就避免了个别运动员在跑步时只顾了看那两颗樱桃般的乳头而思想不集中,导致冲出跑道撞死在学校的围墙上,或是防止个别运动员心猿意马的将铅球掷向观众席而砸死无辜的学生……总之,运动会是好事。有道是: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不能把生命搞没了。这样,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运动员要搞成这样一副有点不雅的装束来?这里面的原因大致上有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速度和发挥人的最大潜能——体育旨在挑战人类极限。而对于尽量少穿,就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衣物与空气的摩擦所产生的阻力,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速度或是暴发出力量。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二是避免运动员之间暴力事件的发生。比如穿的衣物过多,当第二名发现第一名将自己丢出老远一段距离时,便会拔出藏在衣服里的手枪照着跑在他前面的第一名的脑袋瓜子扣动扳机……如你所知,运动是好事,但不能死人。三是充分显示公平竞争的原则,以避免某些人穿具有强力推进功能的衣物或鞋子之类。这样显失公允。四是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如你所知,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几乎赤裸上阵了,那么投入到专门从事提高运动员速度或是爆发力的科技研究的庞大资金,就会重新回归社会而用到该用的地方去。至于这一点,初开始实施是有难度的,一方面是来自于运动员,因为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另一方面是来自专门为运动搞科研的人员,他们面临的要么是下岗,要么是改行。当然,面对时代的趋势——他们表现出了大家风范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关于余小二不能成为运动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那东西。
所以,在运动员的行列中,他只能是靠边站。
正文 第26章 风云乍起
更新时间:2010-11-7 6:26:05 本章字数:2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