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出版书》 > 分章完结阅读50

分章完结阅读50

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左宗棠议论时政,就是跃跃欲试,“天闲星”想做“天智星”。xwdsc.com

乡绅的劣势,是进一步做士难,退一步做农民也难。但只要有社会关系,能够“通天”,则比官员更能运用真本事,反倒可能脱颖而出。左宗棠够幸运,贺长龄、胡林翼、陶澍、林则徐,都被他碰上,对他开了“天窗”,让他从窗口出发,越走越远越光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左宗棠站在民间,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恰恰在于,比一般士人接地气。

接地气则可以懂人,懂社会,做事实在,动手能力强。治国平天下不是做学问,不能靠背书就可以实现。最需要的是动手做。除了实践,还是实践。

当年,浙江巡抚王有龄自杀前主动让位,陕甘总督杨岳斌扛不住了称病休假,都是能力跟不上,左宗棠先后顶着他们的位置,迎难而上,靠的全是实力。

左宗棠论真才干、真本事,同时代确实难有人可及。不因为他真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天才。他的能力,靠48岁前乡绅生活与幕僚生涯的反复锤炼。

左宗棠自己认为,他的能力主要得益于湖南底层艰苦生活的磨砺:“吾湘之人,厌声华而耐坚苦,数千年古风未改。惟其厌声华,故朴;惟其耐坚苦,故强。惟其朴也,故塞而鲜通;惟其强也,故执而不达。”

左宗棠自己也想不到,民间的生活经历,让天分超人的他,走了另一条由边缘切入主流的道路。他处在边缘时刚好有充足的时间,去经历,去体验,去吸收长存民间的地域性格真气。这些经世致用的学问,在晚清王朝摇摇欲坠时,是最有力的挽救武器。无用之学,作用果然远超过四书五经。

左宗棠个人成长中,具体是怎么形成“好战、憋屈、自卑、叛逆、倔强、自强、极端情绪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狂放、一鸣惊人、好走极端”这些性格特质的?

首先源自穷苦。左宗棠生在家道急剧衰落的“乡绅世家”,困窘的家境,穷形即显尽相。

俗话说,“自古磨难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穷苦人家饱受憋屈、自卑,都盼走富贵运。左宗棠被家人说成是“牵牛星降世”,说穿了只是一种美好寄托。

少年左宗棠的成长,穷苦与自卑,不是过去式,而是现在进行词。这很容易造成边缘与自卑的文化心态。战神蚩尤、楚王熊绎、楚庄王熊侣,楚大夫屈原,都有过这种心态体验。

叛逆心与倔强劲,只有穷苦与自卑才可以激发出来。显然,这是一种“负能量”。

“负能量”的刺激,几乎贯穿了从少年到青年左宗棠心理与人格定型的全过程。从科考落第到倒插门周家,左宗棠享受的不是金榜题名在湘阴文庙前骑高头大马的荣耀,而是一连串不幸的心灵打击。

对一个自尊被严重刺激过的人来说,打击只会强化自尊。自卑与自尊,如影随形。

左宗棠的自尊心强大到几乎过敏。印证是李鸿章说他“胸有鳞甲”,左宗棠自己则说,“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自卑者防范意识很强,他“虑事太密,论人太尽”的特点,就是在这种心态里形成的。

“负能量”的积聚,靠不断的人生打击。对害怕打击的人来说,挫折是万丈深渊;对敢于直面失意的人来说,挫折是一块跳板。

左宗棠“燕颔虎颈”,不怕打击。失败压不垮的他,“负能量”就像岳麓山下那个“自卑亭”,开始成为巨大的动力,激发他转化出“正能量”。

这有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

自尊到过敏的男人,自我意识会强烈到无以复加。过强的自我意识,提醒人时刻区分“人、我”。这就是人本能中的独立意识。

独立见自我,就不会压抑性格,而选择直来直去,这就是刚直。

刚直的左宗棠朋友不多。连最好的朋友胡林翼也要忍不住批评他,“刚烈而近于矫激,面折人过,不少宽假,人多以此尤之”。但刚直的人,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优点:真实、义气、有责任心、敢担当。左宗棠刚好可以免去人三鬼四的交道,不浪费一点精力,交到一些真心有大才的朋友。

朋友过少,容易孤独。孤独感会强化叛逆心与倔强劲,在倒插门那12年里,不断被人嘲笑、否定,让左宗棠内心生出一股无比强大的心力。

这股心力是一种在憋屈中养成的气,杂糅着怨恨、愤懑,冲满了攻击性。用到打仗上,可以造成气势如洪,带兵靠胆魄与气势就能取胜。楚军、西征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