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分章完结阅读74

分章完结阅读74

赵瑜在昌化头领们的陪同下,坐在龙王号前甲板上,一边盯着水手们地准备工作,一边吃着晚饭。biquge2022.com东海军规,出征之时,无论官兵。待遇必须一视同仁。昌化港中无法安排下五千人的住宿。更无力为三军备下酒食。赵瑜因此也只能住在船上,晚饭自不可能有酒有肉。不过是半条煮熟的咸鱼,几块酱菜,配上管饱地糙米饭,再加上只放了点粗盐、腥味极重的鱼汤。

虽然这些食物与赵瑜在基隆时的饮食有着天壤之别,不过他依然吃得有滋有味,连添了两碗,把咸鱼和酱菜都吃得干干净净,丝毫也不觉得难以下咽——至少在外人看来的确是这样。

倒是陪着他吃饭的昌化头领们有些愁眉苦脸,东海几年没有大的战事,这些人都没有出战地经历,嘴早已养刁了。不过赵瑜吃得如此香甜,他们也不敢抱怨,只能直着脖子把糙米饭硬吞下去。

见他们如此窘态,散坐在周围的护卫和水手,都交头接耳,暗中嘲笑。虽然他们对这难以下咽的晚餐也是不喜,但有赵瑜为榜样,又有昌化头领做对比,却哪还会有怨言,都一个个把筷子划得飞快。

赵瑜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有榜样、有对比,军队的凝聚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的。见到军官们与其同甘共苦,士兵们才不会怀疑他们是否能够同生共死,才会把他们当作托付性命的对象。

但在昌化头领中,只有坐在最尾一人面色平静。他端着碗,细细咀嚼,吃得很认真,极专注。他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瘦条个儿,高颧骨,尖下巴,长得很丑,却是让赵瑜都惊叹指挥能力的港口调度。

黄洋?不像羊,倒像只猴子。赵瑜把视线转到他身上,暗自忖道,没想到除了丁涛那小子,义学三期还有这等人物。

注1:据武经总要,陪祭轩辕黄帝地应该是风、雨、马三神。不过此次出征行地是海路,所以把马师改为海神妈祖。

ps:向各位书友说声抱歉,今天白天陪女友逛了一天街,到晚上才这章赶了出来。走了一天的路,我这个大男人都快累倒了,但俺女友穿了高跟鞋,走了十几公里逛了几十家店都不带喘气……女人地体力真的很恐怖。

第十四章 意外(上)

政和六年十二月初一,庚申。西元1117年1月5日

升龙府。

唐时的安南都护府驻地、现今的交趾王都。这座矗立于富良江畔的南天都会,自唐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立城以来,历经多方之手,名号改换不定。从始建时的紫城,到唐末的罗城,又在五代南汉守将吴昌岌自立后改名为大罗。

直至李朝太祖李公蕴代越黎朝立国,以大罗宅天地区域之中,得龙盘虎踞之势,遂将交趾王都由华闾迁至此处。迁都之始,李公蕴率众宿于城下江边,有黄龙现于御舟注1,以其祥瑞,故改大罗为升龙府,迄今已有一百零七年。

自李朝在此建都,百年以来,历经太祖公蕴、太宗佛玛、圣宗日尊三朝,国势蒸蒸日上,南攻占城、西压真腊,北拒大宋,乃是南天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日后庙号仁宗注2的李乾德即位,击退了北朝名将郭逵、赵所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之后,终于与宋国定下和约。升龙府自此不被战火,已达四十年之久。

不过这半个月来,升龙府四周又重新响起了军号战鼓之声。一支支军队从外州受命赶来,一座座军营在城外拔地而起。千里江山厉兵秣马,数万大军枕戈待旦。

“大战将起啊!”看着两队额头上刺着天子兵三个字的玉阶军步履匆匆的在前面交汇而过,内常侍注3牟俞都坐在凉轿之上,忍不住摇头叹道。

他刚刚探视过城外的诸军军营。除了沿边各州寨,交趾辖下诸州府寨洞的兵马都已陆续赶到。五万大军、八百战象,已是交趾在保证北方防线的安全下,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而牟俞都的任务,就是代表李乾德对这些兵马进行点验和犒赏。

载着牟常侍地凉轿在宫城前停了下来。牟俞都下了轿,直趋侧门。向监门官出示了自己的金鱼符交趾官吏本无鱼符,但自从向大宋进贡白象之后,看到大宋官吏都配有鱼符为信。便有样学样,也颁下了鱼符鱼袋,不过为了维护自尊心,交趾官员所佩戴的鱼符都比大宋地要大上数倍,配在腰间如同挎了个包裹牟俞都乃朝中重臣,监门官当然熟识,随便把鱼符看了两眼。便躬身放其入宫。

入宫之后,牟俞都在一个早已在宫门内守候半日的宦官引领下,绕过紫宸殿,前往交趾君臣日常议事的守光殿。在殿外通传了姓名。等殿中传来回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