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宋帝国征服史 > 分章完结阅读173

分章完结阅读173

大,地面都铺着砖,是个现成的演武场。yinyouhulian.com

在村东北角,同样有座两进的院子,用片石垒起了半人多高的院墙,大门外的右侧,是一座由破掉地水缸反扣过来做成土地神龛;而左侧的院墙上,则挂在一块方方正正地木牌。木牌之上,写着几个人名,其中最右侧的一个是户主——张大牛。

征倭一战,张大牛虽然只是副营中的一名队副,但靠着因为随队巡查时地几次斩获而得到的集体三等功,加上所有出征人员都有的五等功,他得到军功赏赐是普通副营士兵的三倍。

而位于台南地这片田地和宅子。就是靠张大牛地军功封赏而得到地。当日从东回来后。依照战功。除了两名倭女和一百二十贯钱钞。他在台南还分到了一顷半地荒地和一座宅院。由于与旧田隔了太远。又不可能租佃出去。张大牛考虑几日。便把原来在基隆府分到地三顷熟田和宅子卖了出去。换来了台南地十二顷未开垦地荒地。这些荒地本是与张大牛一起出征地袍泽得到地封赏。正好与他地赏赐连在一起。合起来足足有七百亩之多。

张大牛不得不庆幸他当年地决定。若不是六七年东海建国前就入了台湾。哪会有现在地风光。整整七百亩地上等田土。放到老家乡里。也算得上是一等一地大户了。

现今。那些刚刚来投奔东海地移民。再也不可能如当年那般有着一人两头牛、三年免赋、四十亩地地好事。人人只有十五亩口份田。虽然三年免赋依旧。但耕牛却不会再。但就算这样。大宋百姓仍对东海趋之若骛。比起大宋贪官污吏和永远也缴不完地税赋。东海国犹如天堂一般。

有田有宅。衣食无忧。而且上岛后地这几年。他又添了一儿两女。子女双全。张大牛其实已别无所求。只想平平静静地享受下半辈子地清福。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日。便有一桩困扰他全家上下地大事。

一只黄狗伏在墙角。伸着舌头。呼哧带喘。避着正午地阳光。正屋地供桌上。张家地列祖地灵牌前。架着张大牛因战功而得赐地钢刀。两名倭女正低着头。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供桌。

内进地西厢房中。张大牛一家正围坐在一起。张大牛夫妇二人。和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聚在了这间屋中。

张大牛穿了一身去了标志的军服,端坐在一张桧木座椅上,双腿微分,双手平平放在膝头。脸上的一圈如猬短须,让他威严自生,看起来颇有几分气势——不像个预备役的杂兵,倒像个校尉。自从去过东之后,他在家中都保持着军中的习惯,近一年的磨练,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的身边,浑家王氏同样坐在一张桧木座椅上。满头金钗,遍体绫罗,也有了几分富态之相,若只论穿戴,比当年他家的佃主刘大官人的妻妾还要强上数分。王氏抱着才两岁儿子,两个四岁的双胞胎女儿则乖巧的搬了两张小兀子坐在她脚边。

在夫妇两人的右手边,次子兴哥也老老实实坐着。他已经十五,三年前蒙学毕业后,没有考上义学,便回家务农,现在已经跟张大牛的一个袍泽的女儿定了亲,年后便要迎娶过门。

整个房中,众人皆坐,惟有张大牛的长子大哥儿,或叫张希均——这是义学里的先生给取得大名——站在屋子中央。

张大牛看着他一直引以为傲的长子,心中苦恼万分。他的这个大儿子其实并不算如何聪明,当年是凭着一点运气才考上了义学,在学校中,成绩也只能排在中下,但毕竟是顺顺当当一个年级一个年级的升了上去,到了今年年底,就该毕业了。

张大牛已经打算着给长子攀一门好亲,有着义学毕业生的身份,就相当于贡生,在东海国中,不愁找不到好差事不愁找不到好人家。但十天前,从东海王宫中,出了一篇改制的谕旨,传遍了台湾各地,也打碎了张大牛的幻想。

从今以后,所有的义学学生都变成了小学学生,毕业后,只能算是秀才。要想如往日那般当上贡生,就得去上中学,至于进士,文进士得

,而武进士则是去上军学。*

区区一个不能入贡的秀才,放在大宋,也没人瞧得起,对他们通常的称呼是穷措大,只有通过解试入了贡,才会被恭称作官人。长子的前途,也因此一下就变得黯淡无光。

“回家吗?”张大牛问着。

张希均摇了摇头,上了六年学,他已经看不起土里刨食的生活。若是能有奴工、佃农帮着处理农事,只需负手看着粮食进仓倒也罢了,可惜他们家田土虽多,但奴工还是买不起,而佃农……东海国中还没有这个职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