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影后她每天都想离婚 > 第一百五十五章 运功疗伤

第一百五十五章 运功疗伤

曾铣和宋迟在皇宫神武门外分别之后,整整十年没有再见。

十年后的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朝廷调曾铣为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两个人再度重逢。

彼时两人都三十多岁了,曾铣未娶,宋迟也未嫁,一直在凉州镇守。两个人曾并肩作战过,默契是有的,在一些政务的处理上配合得很好。

当时的甘肃总兵是仇鸾,他因为阻挠军务被总督曾铣所弹劾,仇鸾被革职逮问。仇鸾是个心胸狭隘的小人,他为此对曾铣怀恨在心,一心想要报复。但他善于伪装,装着改过自新的样子,面上丝毫不显。

宋迟的妹妹宋简早就嫁了人,但丈夫不幸战死沙场,仇鸾就从宋简入手,蓄意勾/引,想方设法找曾铣的错处。宋简一直被姐姐保护得很好,心思单纯,不谙人事,着了仇鸾的道。

姐姐并没有跟他说过曾铣的事,她没有什么能透露的,仇鸾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干脆戳穿了自己的伪装,用宋迟的性命威胁宋简,让她去接近曾铣,否则就暗中要了宋迟的命。

姐姐是宋简的软肋,她无计可施,又深知仇鸾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她害怕姐姐出事,只能找时机将曾铣随身携带的荷包偷了过来。

那曾是皇后的荷包,上面绣有一个殊字。八年前的1538年,嘉靖生母蒋太后去世,之后嘉靖声势浩大南下,送母亲灵柩回原封地钟祥,皇后随行,曾铣也在途中接驾了一程,那荷包是皇后不小心掉落,他捡到的,留了八年。

仇鸾大喜过望,他开始暗中调查皇后和曾铣,试图为他的发现找到更多佐证。

在这期间,曾铣曾先后两次上书《请复河套疏》和《重论复河套疏》,想要收复河套地区,确保边城长远安宁。这一提议得到了首辅夏言的全力支持,皇帝也大喜过望。

设想是好的,曾铣有收复领土成就卫青霍去病那样功绩的宏伟志愿,嘉靖皇帝也想做出一番成就可以去比肩太祖成祖,两个人可谓是一拍即合。

但现实是这个计划根本不可行,不行的关键在钱。

曾铣第一次上书的时候,只提了很少的预算,说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两就足够一次征讨的费用了。等到第二次上书,这个费用增加了数倍都不止。况且当时的河套地区大面积沙化,所剩不多的几块绿洲又和明朝领土不接壤,退一万步讲,就算河套真收回来了,能不能守住能不能用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当时明朝的财政、军制、税收等等各方面问题频出,若是按曾铣的计划举国之力去收复河套,明朝估计都等不到崇祯帝的出现就灭亡了。

这相当于,曾铣给嘉靖画了个大饼,先让皇帝充满了希望,后才发觉这个计划很有问题。曾铣提议的时候,各地深谙战事的边将纷纷反对,皇帝却听信曾铣之言一意孤行,等皇帝回过味来,再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再把之前志得意满说出的话收回吗?

皇帝是一言九鼎的,他不可能出错,那这个错只能曾铣来承担。

严嵩猜到了皇帝的意思,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因为他想要上位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必须扳倒在他前头的首辅夏言,夏言不是鼎力支持曾铣吗?那他和皇帝的需求就达成一致了。

于是他暗中勾通仇鸾,诬陷曾铣贪功掩败不报,克扣军饷,最主要的重金贿赂夏言为他说话。手握兵权的边将和朝中大臣相勾结,是欺君罔上造反的死罪,曾铣无意中成了党争的牺牲品。

仇鸾又趁机将荷包交给了皇上。

猜忌的心会迅速萌芽滋长,将本就敏感多疑的帝王的心搅得天翻地覆。大臣、边将、皇后、妃子纷纷卷了进去,闹得前朝后宫不得安宁。

宋迟在曾铣第一次上书前就告诉过他这个计划不可行,曾铣没听,固执己见。他虽是文臣出身,但也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澎湃。宋迟劝解无果,那时起她看向曾铣的眼神就开始带有一丝怜悯和无奈,文人意气,终究会害人害己。

仇鸾离开陕西前交代心腹办事,不小心被宋简听到,她以为自己的处处妥协能换来姐姐的安全,却没想到他还是要姐姐的命,只是因为当初曾铣弹劾他的时候,姐姐没出言阻止,仇鸾就把姐姐也恨上了。

她仓皇逃离要去告诉姐姐,被追过来的仇鸾亲手砍杀,她死前忏悔,不该不听姐姐的,执意跟仇鸾在一起。

宋简最后死在了宋迟怀里。相依为命三十年的妹妹死了,宋迟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撑也崩塌了,她疯了一样策马狂奔去追击仇鸾,她知道仇鸾是奉了皇命进京,但她不在乎,她冷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