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自转身进了后堂。一名管事的急忙出来向众人赔礼,说道:“今日相爷身体不适,招贤一事容改日再议,事出突然,还请众位乡贤见谅!”说罢,不住地下台下众人致歉。众人无奈,心底不由得暗骂胡铨多事——这喏大一个朝庭,满堂的佞臣,又岂是你一个小小的三品官所能左右的!真是不自量力!
众人无奈之余,却也只能各自离去。赵仲谋心道:“大家都走了,这热闹也瞧够了,我们也还是走吧!”当下一拉卓清,随众人而去。
湖边小舟甚多,想是船夫们早知今日来招贤台的诸位“贤才”,乃是“咸(贤)有财(才)者”,因而早早地便在岸边边恭候。二人乘小舟渡过西湖,在一棵大树绿荫下的茶摊上歇脚。赵仲谋见此处风光甚美,又见时辰尚早,有心在湖边游赏一番,当下向那卖茶的老汉问道:“老伯,此处可有什么名胜古迹值得一游?”那老汉忙道:“有,有。前面过去不远,有一座灵隐寺,风景甚好,公子爷和少奶奶不妨一游。”二人一听,俱都脸上一红,卓清嗔道:“谁是公子爷的少奶奶了,你可别乱说!”言语间颇为羞涩。赵仲谋取出一小锭银子,微笑道:“这是打赏你的,只是这称呼以后可别再弄错了。”那老汉连声相谢,见二人缓步离去,忙道:“公子爷和小姐慢走。”心下嘀咕道:“你们二人单身出游,谁都会以为你们是年轻夫妇,又怪得了谁?我看你们就算现在不是,不出十天半月的也迟早会在一起,若是不然我王三把字姓字倒过来写!”一想到自己姓氏,不由得暗自偷笑。其时盛行早婚,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四五岁便常已婚配,也无怪乎那卖茶的老汉会以为二人是官宦人家乘兴出游的少年夫妻了。
二人西行里许,便已来到灵隐寺前。这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至此已有七百余年历史,乃是江南第一名刹。其庙宇寺院座落于西湖之西,居北高峰与飞来峰二峰之间,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江南秀色,几无愈于此。二人久慕盛名,又都是年少贪玩的性子,接连三日,将诸事抛于脑后,尽皆沉醉于灵隐胜景之中。
第四日清晨,二人从灵隐下山,在西湖边的一座酒楼中歇脚。二人用过酒菜,正思虑着该去哪儿再好好地游赏一番,忽听身侧一人长叹一声,说道:“如今这世道可真是越来越不象话了!胡御史这般赤心为国的忠义之士,朝庭贬斥不用;象秦桧这般祸国殃民之辈,却依之有如股肱,如此之大宋朝,想来离亡国也是不远了!”身侧又一人说道:“可不是么!胡御史历数秦桧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投敌卖国十数件罪状,可就是说不动这糊涂的赵构皇帝,非但不治秦桧之罪,竟还将胡御史这般肯为百姓仗义执言的邦国柱石贬斥抚州这种荒远之地,真是岂有此理!真不知这大宋朝的天下究竟是不是他赵构皇帝的?他如此地亲近小人罢黜贤臣,还要不要这大宋的半壁江山了!”
赵仲谋心想:“前日在招贤台前,胡御史痛斥秦桧卖官鬻爵弄权误国,义正辞严,句句入理,原只道这一本参奏上去,必能将秦桧治罪,谁料到头来竟是这样的结果!”却听又一人说道:“这江山社稷是赵构皇帝的,他一意误国,要将这半壁锦河山拱手送于金人,我们又能奈何?只可惜金人南下,生灵涂炭,受苦的还是我千千万万的南朝百姓!”先前一人说道:“这牢骚还是留着慢慢发吧,我们龙井词苑的社员约好了一齐去思德亭送胡御史,这会儿也该起身了。”众人一齐说是,纷纷站起身来,出门向南而去。
赵仲谋对这位胡铨御史好生相敬,说道:“清儿,不如我们也去送一送胡御史吧!”卓清道:“好!”
二人随词苑众人南行数里,便已来到思德亭畔,此时但见小小的一个驿亭之中,竟站着二百余人。赵、卓二人心想:“公道自在人心,这胡铨虽然得罪了权贵,但却依然有这么多百姓不怕触怒秦桧,远来为他送行,为人如此,方才不枉一生!”
正思量间,忽见远处一骑快马驰近,马上那人向众人拱手作作礼,说道:“胡大人怕连累众位,因而今日一早就走了。大人叫小的转告诸位,乡亲们今日远来相送的情义,大人已尽数收领了,请诸位尽早离去,免得无端惹祸上身。”众人闻言,不由得大感惋惜,心下对胡铨更感崇敬,感叹之余,各自唏嘘离去,过不多时,喏大个驿亭之中,就只剩下赵、卓等四人。
赵仲谋看了看亭中二人,一个便是先前传讯之人;另一人是个四五十岁的长须老者,形容儒雅和祥,眉目间似曾相识。却见那老者抬头看了看赵、卓二人,向那传讯的说道:“众人尽已离去,留下来的几个,都是不怕触怒秦桧的了,你家老爷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