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也无法和正在兴建具有劳动力和能源优势的淮南工业区相提并论。武汉这个原时空全国一流的工业省,在这这个时空要超越安徽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其原因和安徽的人才储备有关,现在安徽的男子识字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而女子识字率也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其中化学和物理学科考试制度的确立,让安徽的技术实行了大量突破,现在共和的工业规模已经在向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靠近,但是在具体的材料学上,还需要大量积累。其中有一个例子。共和的炼钢厂中的平炉原先使用的是含硅陶瓷耐火砖,但是这会使钢铁中的钢材带入硅降低钢铁质量。经过砖厂的研究。最后烧制出含铝和镁的砖,建立了碱式平炉。提高了钢铁质量。这个技术只利用了高中化学酸碱性的知识,但是却需要大量数学计算,建立模型,选取最优比,然后在经过多次试验。其中麻烦可想而知,这需要共和中所培养的大量高中化学和数学人才。目前也只有鞍山工业区附近最早实行教育的地区有实力进行这类试验。其他工业区只能跟着学习,然后爆产量。
工业规模可以利用国家力量催生发展,但是材料学的积累必须依靠教育机制培养大量人才进行一个个技术攻关。
此时的共和在外界看了是平静的,但是在共和内部的人却知道这个平静之下是在酝酿中超出外界想象的力量。
第九十六章 武当之行
随着共和在新占领地逐渐站稳脚跟,共和开始向一个方向上开始使力了。公元1352十月九日,共和颁布了结社法和宗教管理法。这些法案零零总总几十条,主要是要求今年内境内武馆和习武的道观寺院必须将习武者在当地政府登记报案,同时那些处于名山中大门派需要将门派的财产跟政府公开。
这些法律的制定如同给以前无法无天的江湖人士套上了一个枷锁。现在全天下的武林人士一片哗然,同时将目光投向武当山。武当山处于襄阳城的西面,现在的的确确的处于共和的控制范围内。当共和将布告张贴后,两天后武当人下山送信给当地政府,说是武当掌教张真人对新法案的细节有一些不了解希望共和主事的人能和他定个时间地点谈一谈。
在工作会议上,程攀将张三丰的信件仔细的读了三遍。将信件放下对会议上的众人说道:“一个百岁老人发来请帖,回复他们七天之内我亲自去一趟”何成问道:“总指挥你需要多少警卫人员协同”程攀摆了摆手说道:“不用,带上当地的基层工作人员就行了”王天柱有些担心的说:“总指挥,可是据我们的情报,武当掌教武功很高,和一般的百岁老人本质的不同,万一”。“不必了”程攀打断道:“首先我们不是去灭门,是去讨论这两套法律的执行问题,和武当没有你死我活的矛盾,其次张三丰活到如此高龄,他的养气和道德方面都很好的”。众人听程攀这么说,也就不再提了。这里的人都知道程攀也是个怪胎,就算有什么事谁威胁到谁还不一定呢。于是众人停止了这个话题开始套论关于安徽工业区对湖北兴建工业区的设备技术人员援助问题。
四天之后程攀和三十多名当地的管理人员登上武当山,秋日的武当山风景是极美的,想起十三年前和张三丰的见面,那时程攀还是一个躲避元军追杀的小民,现在自己已经是辖区包容四省拥有大片海外领地的执政者。现在回想起这十多年际遇,程攀莫名的感慨,觉得自己的心灵多了一份厚重。
登上武当山后宋远桥主动接待了他,四周的武当弟子当然对程攀一行人没有什么好脸色,这些武当弟子和江湖上打交道的多,现在江湖上的主流者都是有产业的人,这些人放在后世就是黑社会的性质,这些江湖势力与共和要求打击非法结社的政策是格格不入的,现在江湖上一致认为共和官府手管得太宽,希望武当能够做出带头反抗的表率,这些年轻的武当弟子如同后世被那些拿钱发言的媒体忽悠的小青年一样已经做好对共和说不的准备了,但是老于世故的宋远桥和他们的师弟们不这么看,他们知道反抗强大共和的下场,常年行走江湖的他们也去过共和的地盘,了解共和治下民众的生活状况,也知道共和并非外界所描写的对百姓严刑峻法管理,对外严酷战争,那些说共和不好的人往往都是拥有大量地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如果在共和治下都是被共和法律打击的目标,至于那些广大的平民百姓的生活远比过去生活的好生活安定。地主阶级这个词出现在武当高层的印象中就再也没有消失过,宋远桥知道武当现在拥有的庞大地产在共和的定义中就是地主阶级。无论武当诸侠在江湖上多么行侠仗义,惩恶扬善,都改不了他们的吃穿用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