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浙江的皇粮已经没了,现在苏南已经发现只要共和愿意,北方永远都不可能南下了。搞好和共和的关系才是真的,现在福寿已经在共和有了产业,在苏南海边有四个水泥砌成的盐场。利用工厂赚钱的福寿自认为和共和的土地政策毫无冲突,自己现在只掌管着军队,法律审判之类的毫不过问,还改了个汉名叫胡寿,四处做善事培养善名。已经在考虑苏南并入共和时如何保持自己的日子舒坦。
福寿这样的人已经在苏南高层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共和对这种岔开双腿赤裸裸的示好,没预料到。也许是看到其他地方地主反抗共和改造政策的下场。苏南这个地方在共和身侧承受的心理压力极大。开始想寻求一条活路。这些地主阶级被动的转型,同时向小学生问父母作业一样问这样做行不行。改正可以避免挨打。而且主动改正的当工厂主结果要比被动改正重新白手起家的结果要好,这些苏南的乡绅们想象共和寻求验证。
对于苏南这种情况共和高层正在讨论,按照程攀革命的理论,革命不是为了杀人而是改造旧的规则,这一点苏南愿意主动去做,并且有意遵循共和的意愿统一。这是加速共和统一的契机。但是一些人认为这是旧阶级的力量在保存实力,共和不必理会,未来兵入苏南按自己的方案去做。
最后讨论的结果统一了,共和支持苏南的改变,但是共和的政策不会进行任何妥协。程攀以共和最高指挥官的名义回复福寿,第一共和的土地均分政策不会改变,但是共和保护所有人非耕地的财产包括占领土地上原有的工厂。第二,横行乡间罪大恶极者在共和统一时必须得到公审判决。第三,共和将严守人人在法律上平等。没有任何人享有特权。
这三条提出后,程攀最后加一句,共和将在三年后占领苏南。请苏南的执政势力看着办吧。
得到这三条江南的绅缙阶层松了一口气,共和还是给了一条活路,至于在乡里横行的人又但是很少。谁愿意坑害自己老乡呢。至于那些本来在乡间横行的人,则准备跑路了。苏南的蒙古人得到这个消息,知道共和没有清算蒙古人的打算但是这个公审最大恶极有些棘手,作为蒙古贵族谁没有对汉人农民嚣张过呢。卖地改姓名,换个地方,这些蒙古人找到了规避的方法开始行动起来。苏南的地价开始暴跌,由于三十亩地的上限,很多有钱的地主还不敢买,只好有的蒙古贵族只好直接分给自己的佃户。带着金银走了。苏南被程攀一句话上下自动改造起来令天下各个势力的大跌眼镜,有的书生们戏称“共合军未至,程攀皇命满江南”。另一个声音回道,“那里过去皇帝命江南江南变法,苏南的乡绅也要抗争一下,不会像这么唯命是从”。
苏南的事就是这样。让我们继续说海南岛的事。
第一百零二章 新政策
公元1353年二月中旬共和的两个师的先遣部队在海南岛东边文昌市登陆,共和在行动前了解了那边的战斗形式,北方硝烟弥漫的战斗方式还没有传过来,现如今广大大地上看不到火药的爆炸,完全是血肉横飞的场面,人类手持铁质兵器对砸对砍的战斗模式。共和这只大老虎南下行动可以说是将“战火”烧到了南面。
海南岛上的黎族军队可能是在广东与何珍起义军作战时砍人砍出自信,看到北边的反贼到了自己老家门口,决定带着家中的儿郎将敌人赶下海。但是他带着两千黎兵来到共和登陆的附近,看到共和的一万人驻扎的大营以及严正的军容,心里有些没底决定先退回去,从长计议。
共和方面的主官是陆海军长,好不容易捞到一次仗打陆海是不会让机会流失的。而且这次也许是陆海几年里最后一次指挥着非本土共合军在海外领地战斗了,随着北方战争场面的不断升级。共和海外领地采用的排枪枪毙战术已经不占据优势,或许在武器方面击发枪的射速精度射程方面还有大量的优势,但是共合军要单单和北方其他势力装备着共和外贸型后膛燧发枪相斗,伤亡率虽然低但是还是有一定数量级的。现在共和本土的军队已经在战术上向着散兵线和匍匐前进射击发展。这是枪械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火力已经不需要用列队射击来弥补,而躲避敌方火力对己方的打击也成为战地指挥官需要注意的一面。现在部分装备了米尼弹的北方非共和军队已经具有了对共和步兵的杀伤力。但是只要采用卧倒开枪的方式就可以避免大部分子弹伤害,而且这种战术现在只有共合军才能使用,原因是其他势力的火枪必须站式装药。
陆海和他的南下共合军还是采用排枪式战术,这种战术对付纯冷兵器的南方军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打完这场仗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