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东体系,不过蔡锷的军衔很高,毕竟是中央封过的将军,因此华东体系内,也给了他一个华东中将军衔,唐继尧则给了个华东上校军衔。蒋百里提升为华东上校。
……
华东军上下军官都做火箭的往上提军衔,建安兵工厂连忙开始赶制勋章、军服,必须在元宵节之前赶制出来,然后用飞机送到杭州去。
因为元宵节当天要进行授勋仪式,并且会在华东广场举行规模宏大的国宴。
作为中央政府的北洋政府届时也将参加此次国宴,毕竟华东政府的名义不好搞这个国宴。
夏钧是坚持的将华东政府定性为地方性政府的,中央政府还是丢给北洋吧中央可不是那么好搞的。
北洋政府姗姗来迟的‘封赏’终于是到了,不过在封赏华东体系的军官时,只封了夏钧一人。
而且封的是华东王、建威将军两个称号。
前者以一个共和制国家来说,是不合法的,不过北洋政府也只是给一个称号。后者则是古代最高的将军封号,可不是什么镇东、镇西之流的杂号将军。
这个封赏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
——————
第一更到
第一卷第两百零一章:袁世凯西去(原来这个才是两百章,汗!)
第两百零一章:袁世凯西去(原来这个才是两百章,汗!)
章节排序又打错了,泪奔
第二更到
——————
听说这是病倒再床的袁世凯亲自吩咐的,说华东的将官无需中央封赏,只需封赏夏钧一人即可。
袁世凯自然是比谁都清楚华东政府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北洋政府之外的体系,因此由中央政府来封赏在名义上是可以的,但在实际上却会逾越界限。
此时北洋内部一片混乱,内政主要由徐世昌主持,军事上从三大派系又结合成了两大派系,冯国璋与曹锟这两个直系盟主达成了共识,冯国璋再次坐上直系大盟主的宝座,而段祺瑞的皖系看起来比较弱势了。
北洋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去与华东政府一起统一封赏参战将士。那就各封各的吧北洋政府再给夏钧封个就是了。
袁世凯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对夏钧大封特封,不仅封夏钧为建威将军,而且还封夏钧为华东王。
这是袁世凯在安排后事了,他的帝制梦破灭后,连袁克定世袭总统的希望都彻底没有了,此时袁世凯能做的也就是保证袁家富贵得以延续。
袁世凯并不贪财,袁家资产也很少,主要是资产被袁世凯用来收买人心了,此时袁家资产也就只有两百多万。
相比夏钧这个拥有华东集团独股和其他民企诸多股份的超级财主来说,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不过在性质上,双方也没有可比性,夏钧的资产都是用来发展的,赚来的钱也都是投入到发展之中的,而袁世凯则是用来收买人心,用途不一样,但都是为了自己的大业。
袁世凯是怕他走后袁家遭到清算,特别是西南护国军,以前就叫着要查抄袁家资产,避免被清洗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和未来中国最有权势的人打好关系。
未来中国最有权势的人,无疑就是夏钧,再也没有其他人选。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有则他没有的能力,同时也有一个比他好的时代。
此时袁世凯经常想,如果自己晚生四十年,是不是也有那个年轻人一样的机会?起码自己不可可能走上这一生的路线,但也可能连此时的成就也达不到。
……
北洋政府的封赏一下来,马上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些人认为袁世凯没有资格封谁做王,因为他已经不是皇帝了,封的王也是不合法的。
但大部分人却觉得,夏委员长封王是理应的,而且没有谁规定北洋政府不能封这样的称号,而且也只是称号,并无封建之实,属于一种延续传统的行为。
在这场争论中,那些反对派势单力薄,华东各省百姓正在为称帝之人不是委员长而恼火不已呢现在封个王也算是安慰奖了,谁敢反对跟谁急。
最后连媒体都不理会反对派了,只刊登那些赞成的声音,因此在短暂的争论之后,又恢复了一片歌舞升平的欢庆气氛之中。
好似在这次封赏之后,华东百姓对北洋政府的看法改善了许多。
华东政府此时也正在鼓吹联合自治制度,这种各省联合自治是以中央为中心的一种制度。
当然,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