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唯一战胜国 > 分章完结阅读378

分章完结阅读378

技术上,拥有大量的技术储备,而在民用技术上,则储备的不是太多,但也不少。xinwanben.com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当前中华帝国首先把科研放在了军事技术研发上,民用技术研发虽然也很多,但夏钧对很多民用技术实际上并不清楚,不能提供太准确的研究方向。

毕竟在民用的东西上,比较注重细节上的东西。

夏钧虽然是穿越者,但对很多东西只知道功能,但不知道这些功能该如何提升。

或者说夏钧只知道有这种东西,可以指导科研人员造出来,但造出来之后,其功能如何提升上去,那就是很细节化的东西了,具体的他无法提供太多的信息,不过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或者说,夏钧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这在当前这个时代的人们看来,夏钧的想象力确实是很丰富的,毕竟很多东西别人都感觉不可能,但夏钧却比较肯定的说,这有可能。

科研,很多时候都是建立在不可能的基础上才研究出来的某事物的,所以对于科研来说,想象力比较重要。

不过在民用技术方面,首先可以用军用技术来推动,但推动能力有限,因为很多军用技术都是机密,所以西方人鼓吹的战争是科技发展动力的理论十分荒谬,这只是为西方人发动战争做庇护而已。

很多军用技术是无法应用到民用领域的,除非是不想封锁这些技术了。

所以在民用技术领域,夏钧一边靠民企自己研究,一边则靠兑换平台上购买。

而且这些技术由于是民用的,所以并不是太贵,对于夏钧来说并不算什么,只是为了推动科研产业发展,因此在不需要购买的时候他都不会去购买,而是选择研究手段。

不过当一个行业没有技术储备,而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又来势凶猛时,夏钧就会立即在兑换平台上购买该行业的先进技术,以做救急之用,免得丢了市场。

每年中华帝国都会对一些那些失去竞争力的行业进行统一罗列,甚至是每个季度都在做。

一旦某一行业失去了竞争优势,首先就是找原因,是什么方面的原因先找清楚了,是制度上就改革制度,是技术上的就改善技术,是管理上的就改善管理,技术夏钧有的是,领先几十年的都一大堆。

这种制度自华东政府成立以来就出现了,一直维持了近十年了,也是这十年的精细化的国家产业管理模式,使得中国的轻工业已经非常发达了,基本上各种轻工业都已经是技术领先于世界十年以上。

自杭州协议签订后,中国在外贸上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了,相比战后那一段时间来说,出口开始大幅度增长。

起码在第三世界成员国内部,中国就能获得不少出口,而在英美日等阵营,中华帝国的出口也开始增长了一些。

日本最近着手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因此也降低了对中国商品的一些关税,事实上中国的商品多数都比美国的出口商品便宜,不仅是本质上的便宜,而且中国离日本更近,运费成本也更低,加上中华帝国的商船吨位大,多是新船,因此运费也耕地得多。

此时中华帝国的进口商品,主要也就是原材料,而且是进口大量的原材料,特别是在海路上。

由于中华帝国的商船吨位此时已经突破了一千三百万吨,而战后中华帝国的出口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中华帝国的加大了对原材料的进口,同时一部分商船开始到其他国家揽载。

一部分商船则开始跑近海运输,总之没有船是闲着的,这些远洋商船发挥出了最大的运力。

这些商船不仅运得快,而且装卸货物的速度也快,都是采用集装箱,而中国标准的集装箱码头此时已经普及到了世界各个主要国家,货物装卸速度一快,效率上去了,盈利也就上去了。

同时中华帝国重点发展南洋共和国的经济,南洋共和国不与中华帝国的大陆有所连接,因此运输主要靠海运,南洋共和国的经济发展上去了,中华帝国就得有更多的商船来运输这些货物,因此可以带动造船业的发展。

而中华帝国的远洋贸易商船,跑得最频繁的地区则是澳大利亚,中华帝国每年要从那里进口大量的矿物,同时由于华人大量移民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经济与中华帝国关系紧密,因此与澳大利亚的商品进出口十分频繁。

当然,日本下调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并不能解决当前两国的紧张关系。

中华帝国已经完全看清楚了日本的面目,日本要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