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朝着一些不方便说出口的方向发展。
见此,嬴泽直接就把学宫祭酒一职给切了,职位都没了,谁来任职,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其实,这件事实际上也没那么麻烦,主要是拱火的人把秦王与洛阳君对于秦国的控制力这件事挑了出来,而现在嬴政还没加冠亲政,就算嬴泽想撂挑子不干都没办法。
虽说他手下的人都知道嬴政加冠后,自己就会主动退出权力中心,但现在时间还没到,他们计划好的权力交接也还没开始,要是嬴泽一下子把军权丢出去……
这东西谁敢接?
嬴政是还接不了的,其他人也不敢碰这东西,或者说,即便想接,也没人接得住。
因为嬴泽把这个位置的底线提的太高,除了秦王这个法定继承人之外,也就蒙骜能勉强接住,但是蒙骜现如今投身学宫,而且年纪太大,不合适。
可年轻一辈……谁够格啊?
所以,祭酒这个位置,只能先放着,等嬴泽退休的时候再补上,那个时候就没人能说什么了。
另外,这个学宫的编制也有点奇怪,诸子百家都可申请一院,至于院长之职,由院内自行决定,秦国不管,但是院长需要接受秦国的管制。
也是因此,荀子对于嬴泽这个操作有点无奈,因为在他曾经的学生徐乐达到稷下学宫之前,嬴泽就率先广告天下,准备邀请他这个儒家宗师前往大秦学宫担任学院长。
这就意味着,秦国这个天下第一强国,承认了荀况作为儒家代表,这就是荀子最难为的地方了!
因为儒门其实也很乱,不比墨家差多少,或者说天下百家三大显学,儒道墨,在祖师之后都分裂了,道家分天人,阴阳,黄老等等,墨家三分,儒门就更厉害了,孔门十哲七十二贤,又被戏称为孔门十贼,七十二路反王。
孔子之后,孔门大乱,各自曲解经义,都认为自己才是儒门正统,打得脑浆都出来了,当然,其中自是少不了墨家的拱火,毕竟儒辩与墨辩的冲突也不小。
直至孟轲之后,重新给儒门下了定义,仁义礼智信,才终于让儒门结束了内乱。
但,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儒门,又出了个荀况,再次挑起了儒家大战,荀况认为现在的儒家都算是一群空想主义的腐儒,不重现实,一心幻想着公天下,却一点实际不做,就知道抬着张嘴阿巴阿巴,啥也不是,还因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与孟子之说起了大冲突。
这份冲突直至现在也没有解决。
但是,嬴泽直接广告天下,邀请荀子担任大秦学宫儒学院院长一职,这就代表着嬴泽,秦国承认了荀子在儒家的正统性!
嬴泽直接拿一国的名义来给荀子当后台了。
这就让荀子非常无奈了,因为嬴泽这完全是威逼加利诱,还是先施恩,他要是不报,那就不道德了。
当然,这也不是最重要的,对于荀子而言最无法拒绝的东西,是嬴泽还将他根据这个时代的情况编撰的字典拿了出来。
荀子只是看了几页这份字典的内容,他就忍不住了!
而嬴泽说,字典的编撰量太大,太复杂,他一个人弄不好,甚至嬴泽还将之前洛阳缴获的,以及之前从楚国旧都带回的周王室全部藏书放到了大秦学宫,邀请百家之人共同整理编撰成册。
嬴泽就拿这些东西诱惑他啊!简直不是人!
所以现在他很苦恼,要不要去?以怎样的身份去?去了之后在大秦学宫又是怎样的身份?
哎,苦恼!
他知道,人,不可能将所有的好处全都占尽,嬴泽这样先把宝藏砸到他脸上,他根本就拒绝不了啊!
所以,思虑良久,他,荀况,还是被诱惑了!
只是,无论是藏书的编撰成册,还是嬴泽所说的字典,都不是一人所能完成,嬴泽做不到,他也不能,这是一项大工程,所以,现在的他正在稷下学宫中物色帮手。
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两位入室弟子之一的韩非。
对于韩非的才情荀况十分喜爱,但能让荀子对他另眼相看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品行。
可是,韩非却在昨日提出了拒绝,他想回韩国一趟。
说实话,荀子不希望韩非去韩国,即便那是他的国家。
以他的见识,自六国签下嬴泽所定条约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六国已经没有未来了,那表面上没什么的和平条约,却将六国最后一丝反抗秦国的希望彻底扑灭。
如今的六国,说难听点,已经和秦国的属国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