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党,最大的、又臭又硬的那一块自然是太后;京城外的九王自然可以算得上暗礁,这九位武帝的同胞兄弟个个心怀不轨,偏又坐拥重兵,也属于茅厕里的石头系列!
“好!”汉武帝点头:“你果然知道!既然已有思虑,必有建议,何解?”
张谦缓缓地说:“圣上就帝位,众王候均应同沫圣恩才对,但偏偏有些王爷自恃资历,不知圣上为何不以彰圣威?”这话说得隐晦,但也相当大胆,皇家之事是忌讳,历来都是最大的忌讳,他的意思是:你汉武帝已经是皇帝,为什么不收拾这群不听话的王爷?你有什么顾虑?
汉武帝淡淡地说:“你如果不知道这中间的原因,我们不谈也罢!”多少有些失望,他不动这些王爷非不愿,实不能!朝中太后当权,这些同胞兄弟中最嚣张的三人:梁王、河间王、中山靖王偏偏都是太后喜欢的人,哪到得了他去作主?而且外敌虎视眈眈,一旦动手除王,必定兵连祸结、战乱频频,只怕立刻就会亡国!这个年轻人如果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实在不配与他谈论国家大事!
张谦不慌不忙,躬身一礼:“臣大胆言明,圣上如果要微臣的脑袋,微臣不敢有丝毫怨言!”
汉武帝盯着他:“且瞧你说得如何!”
张谦缓缓地说:“臣以为,圣上初登大宝,圣恩播于天下,决不愿同胞相残,何况,朝中尚有太后,太后也是仁善之人,定会与圣上同一个意见!”
同一个意见?意见相同还真的见鬼了!汉武帝脸色稍和:“说下去!”
张谦继续说:“对各位王爷不利的事情太后自然会反对,圣上也不会采用,但换一种方式却又如何?给他们恩惠,极大的恩惠!这样的事情太后想必会举双手赞成,普天之下也会同念圣上天恩!”
这话大大出乎汉武帝和赵绾的意料之外,两人悄无声息地对视一眼,武帝轻轻咳嗽一声:“你这话颇有几分新意!详细道来!如何给法?”
张谦平静地说:“准许各位王爷将属地分封给自己的亲信,准许他们世袭原有领地!”这就是大臣主父偃公元前127年向武帝提出的“推恩令”!
“什么?”武帝大为震惊,准许各藩王自行封地,岂不是个个自立为帝、与他的帝王权力相当?自文、景帝以来,都是想方设法削减藩王的势力与权力,景帝时期甚至发生了因“削藩”而导致的“七国之乱”,叛乱平息之后,各藩国势力有所节制,武帝不敢一上台就延袭父辈的传统削藩,只是担心再次发生“九国之乱”而已,但从没想过将这些原本就嚣张的兄长们的权力放大,这简直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一瞬间,他有一个直觉,这个年轻人简直是与自己唱对台戏!如果不是张谦有前面的铺垫的话,只怕他不是反问,而是直接下令处斩了!
赵绾一直在静静地倾听,此时突然发言:“圣上,请准许张大人说下去!”若有所思!
第二篇 船行暗礁 第8章 新政
张谦微微一躬身:“谢圣上、谢赵大人!微臣就大胆直言了!推恩令名为‘推恩’,众王必定欣然接受,太后也不会反对,但一旦真正实行起来,各王的直属封地必然减少,兵力也必然分散,分封之人也会有自己的想法,管理起来链条一长,自然无法保证各王的自有实力,而且也可让各王对圣上感恩戴德,短期内不至于心存不轨,时间一长,各分属王国只有可能势力衰微,又凭什么与圣上抗衡?”
汉武帝眼睛亮了,赵绾哈哈大笑:“绝妙!绝妙!”
汉武帝笑了:“老师也认为绝妙?”
赵绾连连点头:“反其道而行之,正如昔年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真正是绝妙好计!张大人大才!”
“好!好!”汉武帝龙颜大悦:“壮其肉而去其骨!绝妙!”
张谦脸上也有了欣慰的笑容,如果这两人是两头牛,他的绝妙琴声只能是自己临死的声音!幸好这两人不蠢!“堵不如疏、壮其肉而去其骨”也是绝妙好词!象一头猪,让它肥、让它满足,偏偏抽出他的骨头,自然到头来只是一堆案板上的肉!
汉武帝点头之余,脸有微笑:“朕尚有一事相询,期待卿家再有高论!”已是颇有几分客气,一个计策让他解决困扰心头良久的大难题,他对张谦有了莫名的信任。
“请圣上出题,臣尽量为圣上分忧!”成功了一大半,他的信心也足起来了,主父偃,你这老小子的壮举归我了,哈哈!
汉武帝目光一凝,神态突然严肃:“新政你可知道?”
“知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