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选择,要么就浪迹天涯,要么就一辈子同他在一起。”
苏萧脱口道:“娘娘自然是情愿留下的。”
郑溶点头道:“是啊,她情愿留下来,留在那高高的宫墙之内,从此再也不能策马塞外,泛舟渭水,俯仰天地之间的绝色美景。”
苏萧道:“娘娘本是名门之秀,那良人偏偏又是皇上,两人心意相通,岂不是命中注定的良缘?”
“良缘?”郑溶冷笑了一声,目光落在极远的地方:“自古奔者为淫。她长于塞外,本性率真,圣宠优渥之时,尚有人能挑拨君心相离,圣眷不在的时候,她一个人又如何能架住流言纷纷?良缘?那良缘并不曾给她过什么,不过是给了她五年笼中之鸟般的生活。母妃在临终之时留下最后一句话是——若是能再让她选一次的话,她情愿从来没有遇见过父皇。她情愿要到那山水之间去,便是从此孑然一身,也胜过那般剪断了翅膀的煎熬”
郑溶长吁了一口气,伸手指了指不远处道:“你可看见那一株古槐?”
苏萧随着他手指的方向往那边望了过去,却见一株古槐参天,金莲盛开,鸟啼虫鸣。她立时肃衣站起,朝着那古槐躬身一拜。
郑溶眉尖微动:“你做什么?”
苏萧低声劝慰道:“如今,娘娘已在此处山水之间长眠,殿下也且试着心安。”
郑溶目光炯炯:“你如何知道?”
苏萧道:“殿下专程在此处给下官讲姜妃娘娘的往事,又将那古槐指给下官看,下官怎能不明白?再说这古槐下虽无封土碑石,树下却群栽金莲花,金莲花并不是京师郊野应有之花,却是塞外最常见的花儿,下官料想必然是因为姜妃娘娘喜爱金莲花,于是殿下特地寻了来栽在这里;况且这山野之中,落叶纷杂,可这古槐四周却与别处不同,一派芳草茵茵,打扫得极其干净,必然是有人日日看顾。若是这样下官尚且不知此处乃娘娘香冢,那也枉费殿下带下官到此地的心意了。”
郑溶微微一点头:“我倒是忘了,你历来便是个聪慧的女子。我母妃不愿意入皇陵,她驾鹤西去之后,我特向父皇请了恩旨,将她葬在此处。”他又伸手往山下莽莽丛林中一指,那一处隐约透出檐角走兽,“六年之前我立了大功,从疆北回来的时候,父皇问我要什么赏赐,我奏明了父皇,在那一处修了一座别院,闲暇之余也常来陪陪她,不然一个人总归是太寂寞了。”
苏萧沉默良久,方道:“此处如此自在,山水为伴,娘娘心里必然是逍遥快活的。”
郑溶转过头去看她,只觉她不知何时仿佛卸下了往日面上的一层冷霜,却是格外的动人,他心中一暖,不觉朝着她伸出手,道:“阿萧,你过来。”
苏萧依言过去,却没想到他一把将她揽入怀中:“你既然如此聪慧,那你可知道我为何要带你到这里来?”
苏萧微微一挣,面上发红,却强自镇定道:“下官不知。”
郑溶附在她耳畔轻声道:“其一么本王是想让母亲看一看,她的儿子这三十年来头一回看上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模样的。”他微微顿了一顿,瞧着她红透了的耳垂,“其二嘛本王是想告诉阿萧,人生苦短,若是同本王母妃一般太过执迷,便往往自苦而不自知。反倒忘了人世间有如此多的美景,将要最最要紧的抛在了脑后。”
说罢,轻轻地放开她,温柔地凝视着她的眼睛:“阿萧,莫忘记了,本王一直在等着你。”
两人下山之时,已是日落时分,今日郑溶与她出来,一味低调避人,身边近侍也未曾带得一个,两人出了山门,远远地见方才她和郑溶骑的两匹马正并头一处,待走近了些,却见两匹马在夕阳之下耳鬓厮磨,见此情景,苏萧不知为何耳廓微微地烧了起来,走上前去要将那雪白的马拉开,那两匹马儿正在意浓之间,怎么舍得分开,白马虽被她使了蛮力拉开了去,却忍不住频频回头,不住嘶鸣,极是不舍的样子。
郑溶走上前去,笑道:“你倒是小孩子性子,却去管它做甚?”
他不说倒好,他这样一说,却教苏萧整个面上都飞起了红云,方才在山上的时候,她对着他,说出口的依旧是那一句话:“下官无以为报。”
郑溶应答她的,也依然还是那句话:“本王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