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摆手道:“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昨日间我见你和你五弟一同出了殿门,又一同回来,想必是嫌那大殿里头吵闹,兄弟两个去说贴己话了?”
郑溶却没想到皇帝虽是精力不济,却连这些小事俱看在眼中放在心上,忙站起来垂手道:“儿子未曾约束自己言行,更未曾教诲幼弟,与五弟躲了小半个时辰的闲,没想到父皇目光如炬,儿子往后越发不敢怠惫。”
皇帝却抬抬手示意他坐下来,道:“朕并没怪你的意思。”
郑溶依言侧身而坐,在皇帝说完那一番兄友弟恭的话之后,他心下却陡然浮现出隐约不安。
郑溶乃是皇帝心中早已定下人选,唯一不足的便是这个儿子自幼便与他恭谨有余,却是不甚亲厚。昨日见两个儿子感情深厚,他看在眼中,心中十分欣慰,虽说这天家亲情历来凉薄,那君王之道也必是如此,可他到底是个父亲,自然也盼着下头的子孙能和睦有佳,免生萧墙之祸,他给清儿封了恭王的称号,无非是盼着清儿能安于天命,恭顺新君,而坐上龙椅的兄长也能体恤自己的苦心,爱护幼弟。
自己今日里借着清儿的事情,将传位的意思透给了溶儿,这偌大的江山需要一个铁腕无情的强大君王。他可以不过问郑清一日复一日微服出游,一言不合拔刀相助的肆意妄为,也可以不理会郑洺包昆班捧名伶的胡闹,但是今日早上发生的事情,却不得让他不防着佞臣专权,狐媚惑主。
皇帝俯下身去,将那张宣纸从郑溶手中抽了出来,肃然道:“你学《史记》是在哪一年?”
郑溶不知皇帝的话题怎么突然转到了这个上面,隐隐有些不安:“回父皇,儿子是进学的第四年上头学的《史记》。”
皇帝缓声道:“汉朝武皇帝宠妃钩弋夫人的典故,你可记得清楚?”
郑溶心中微寒:“父皇……”
皇帝目光炯炯,那帝王迫人的气势扑面而来,压得郑溶不得不微微低下些头:“为着储君的千古名声,也为着储君能独断朝纲,不被小人所惑恣乱国家,朕不介意效仿武皇帝,替朕的储君扫平这路上的一切障碍,让他安安心心的做一个盛世之君。”
郑溶大惊,陡然抬头:“父皇!”
不过是电光火石之间,若是一步行错,苏萧便是万劫不复。
郑溶深知,他什么也没有,唯一的凭仗乃是这十几年尽收锋芒换来的,这龙座之上的帝王对自己的那一点微不可提的信任。
这么多年的如履薄冰,可否换来那夏花一般璀璨的女子的一条命?
他此时无路可退,唯有重重地叩下头去:“父皇可信儿子?”
皇帝凝视他良久,终于将案桌上那张微微卷曲的宣纸团了一团扔到了他的面前:“这样低贱的名字,朕恐污了朕的御笔金案,你自己看着办罢。朕信你。”
☆、云竹茂
这一个多月的调理下来,苏萧肩背上的伤处已无大碍,这日傍晚她独自在房中用完晚膳,便例行在别院里头四处走走,因着妙仁先生一直嘱咐过她平日间要在晚膳之后多加活动方可强身健体,故而每日晚膳后她总要走上一圈。
话说晚间日落时分,她正沿着一条小道儿漫无目闲逛,却听得在游廊另一侧仿佛有一队侍女列仗而行,女子腰间的玉佩声叮铃作响,脆若玉珠落盘,她侧耳一听,心下暗暗奇道:如今郑溶并不在府中,这些盛装侍婢却不知要去往何处?
正思量着,却不料猛然间听得“哐当——”一声,声音极其清脆,却是什么瓷器掉落摔碎的声音,又有什么骨碌骨碌滚到草甸子上的声音,紧跟着又有一个女子“哎唷——”地惊呼了一声。
苏萧不由住了步,却听那头似乎有一名领头的侍女训斥道:“作死的小蹄子!这骨瓷青花耳杯乃是殿下心爱之物,幸亏摔坏的是这不值钱的瓷碟子,若是将这耳杯摔碎了,我看你有几个脑袋!你爪子不利索,命倒是大!”
那闯了祸的女子声音微微有点发抖:“姐姐,我摔坏了碟子,现下可怎么办才好?”
那领头侍女冷哼一声道:“算了,这碟子里头盛的是金玉杏酪,不是殿下亲自点的,却是膳房里头的那群小崽子们为着拨好儿,估摸着殿下平日间的喜好而排下的,并不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