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青琐闼 > 分章完结65

分章完结65

敌营,建此奇功,挽大周江山基业于水火之中,朝廷之中却未曾有任何嘉许,反倒下了一份罪诏,斥责瑞亲王郑溶越权行事,藐视君威,令郑溶即刻归还兵权,启程回京。xinwanben.com

此诏一出,天下哗然,人人都道隆昌帝气量狭小,容不得功臣。

颁此诏书三日之后,左相顾侧获罪下狱,只因左相在早朝上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大实话:“陛下先取天下,再夺兵权,岂非小人行径焉?”

隆昌帝勃然大怒:“难道朕之位乃篡夺而来?”

左相顾侧不紧不慢,淡然道:“臣只有一语相问,另一份加盖宝玺之金花遗诏如今何在?”帝无言以对,左相环视朝堂百官,又道,“先帝沉疴半年有余,大渐弥留亦有三两日,山崩并非事出仓促,为何连金花遗诏都未曾有备?先帝圣明,臣并不以为此乃先帝有意为之!”

左相此言一出,举朝震惊。

虽隆昌帝得登大宝这三月余来,底下流言纷纷,或说先帝驾崩之事蹊跷重重的,或说瑞亲王不在京中故而隆昌近水楼台的,或说遗诏有伪存疑的,不一而足,可到底没有人胆敢在今上面前提半个字——人人都知——大局已定,此举无异于自寻死路。

隆昌帝龙颜大怒,当庭下旨要将左相顾侧推出午门问斩,左相毫无惧色,从容道:“午门问斩,陛下使臣固然不能开口再言,奈何此举却堵不了天下众民悠悠之口,更废不了后世史官千秋刀笔!”

见此剑拔弩张之状,右相王忻誉领群臣跪下为左相求情,更有近来在隆昌帝面前炙手可热的吏部侍郎杜士祯直言不讳禀奏道:“顾侧之言,不过是为了博一介清名,好叫这举朝文武和天下读书人都景仰于他,若皇上将他斩了,便是助他一臂之力,反倒是成全了他。微臣以为,如此大逆不道口出狂言之人,不如将他投进刑部天牢,叫他睁大眼睛好好看着,陛下的圣德武功和天下万民归心慑服,最终叫他心服口服!”

隆昌帝闻言思虑良久,终于作罢,下旨将顾侧罢官革职问罪,以谋逆之罪发入天牢候审。因顾侧一贯与瑞亲王郑溶交好,并与朝中数位身居高位的官员来往密切,隆昌帝继位以前便有“瑞王党”之称,在这节骨眼上头,顾侧突然当庭发难,逼问得隆昌帝措手不及,隆昌帝自然是雷霆震怒,因此此事越发牵连甚广,朝中近三成官员因此获罪,或降或革,或杀或流,一时间血雨腥风,人人自危。

此事一出,无异于一条滋滋发声的火索,一时间物议如沸,便是如何掩饰太平也再掩不住。盛怒之下的隆昌帝下诏,命人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传至宛城,叱责瑞亲王郑溶拥兵自重,图谋不轨,恭亲王郑清与郑溶沆瀣一气,结党营私,着郑溶革亲王爵,郑清削兵马大将军之职,令两人接到圣旨之时,即刻押解归京,不得延误。

没想到郑溶并不跪下听旨,只命人押了那传旨之人上来,当着那人的面,捻起那轻飘飘的一领黄绫,随手将那圣旨抛于黄土之上,冷笑一声,昂然道:“此等弑父窃国之贼,有何面目呼喝本王?”

当即将那传旨之人斩于帐下,即刻传令三军:“郑洺之罪有六,一乃私通外敌,擅借他国之兵,助长西凉野心,战乱四起,致孝仁长公主丧于非命,致我朝大好男儿伏尸千里,血流若河。二乃罔顾人伦,弑父杀君,指使妖人惑主,吹鼓金石之功,折损圣躬,以图不轨。三乃独坐朝纲,先帝圣躬大渐之时,把持前庭内宫,封锁内外消息,君父榻前一无亲贵二无良医,亲贵诸人咸不能见,狼子之心可得窥见。四乃矫拟遗诏,篡窃国本,所用遗诏乃尔令人精心矫仿,非先帝之遗命,为求先帝遗命而毁之,检抄先帝寝宫,侵扰先灵安宁。五乃戕杀手足,离间兄弟,不念同为先帝至亲血脉之情,只兴萧墙兵刃之灾。六乃迫害忠良,以好恶夺人命,朝中忠良下狱流徙,革职戮害,不一而足,人心所背。此等不孝不仁之贼,天亦不容,以至久未降甘露,吾今替天伐之!”

遂举兵于宛城,结三十万人马,挥师南下,直捣京师。瑞亲王本就声誉如日中天,一路上,郡县州府易帜相从者十之有五六,收编之兵马达四五十万之众,不过月余,征讨之师直指京师,兵临城下。

虽是兵临城下,可讨伐之师并不曾有下一步的动作,只是围而不攻,瑞亲王郑溶只命人连夜印制数万份写有檄文的黄纸,命军中的弓箭手将檄文射入城中,一时间城中如雨纷纷,人人争相传看,城中本军力空虚,京郊三大营又业已归顺郑溶,唯有野河营尚可听候隆昌调遣,不过三万来人的人马而已,城防调度本来便人手紧张,现下又要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