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小陶将军犹然不语,桓崇忽而重重地低头抱拳,“当年陶师收复襄阳,正是由我打得前锋。襄阳的地理、水文,崇皆一一牢记在心。将军若信得过我,崇愿代将军亲赴襄阳,抵挡贼寇!”
... ...
小陶将军的心中有了松动之意。
派桓崇去襄阳,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上回收复襄阳时桓崇的贡献不小,因而后来,他在襄阳的百姓中人望颇高。若是将他调到了那边,总比一个陌生的将官能服众。
可是,他还是太年轻了。
桓崇带兵的锐气不少,但此次不是出击,而是防守,若是他一旦沉不住气...
桓崇等了半晌也没听到答复,他深深地呼出口气,再抬起头来,沉声道,“将军,此战就让我去吧。崇愿立军令状,以项上人头作保,誓要保住襄阳!”
都是刀口挣命的人,“军令状”三字意味着什么,众人无不是心知肚明。
小陶将军对上桓崇那一脸的决绝,不禁叹了口气,道,“阿崇...”
这时,那坐在一旁看热闹的王恬竟然站了出来,“将军,恬以为,桓校尉所言有理。“
“桓校尉既然曾于襄阳有过征战的经历,派他前往,岂非正合宜?!”
一个两个的,全都跳了出来。小陶将军按了按侧边的头穴,“王郎君就莫要再添乱了...”
王恬却摆了摆手,“将军对于家中的小辈,实在太过护短!”
“至于将军的担忧,恬也有解决的办法...”说着,他大言不惭地笑道,“恬虽久居建康,胸中亦有兵书千卷,少时也曾协助家中叔父镇守石头城。将军若对桓校尉放心不下,不若让恬同去襄阳。如此,可否?”
作者有话要说: 卡死了,卡了一天...我发誓,下一本书我一定要多多地存稿!
第73章
无忧抚了抚自己的左颊。
桓崇的手劲儿, 轻而又轻, 就像一片羽毛似地落在她的颊边。
可是, 不管他今早的举动多么富有温情,她现在只觉得生气!
或者更确切地说, “生气”只是她全部的思绪和情绪,杂七杂八地混杂在一起的表现而已。
一早先扔给她这样一个消息,然后还不等她反应过来,就二话不说地让她赶快收拾行李离开??
...可是,凭什么啊?!
她按照他的意思,折腾了一路才来了武昌,结果刚刚住了两晚,他就要赶她走?!
...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
他难道真把她当作了自己手底下的士兵不成?!
... ...
还有他临走时,那副万分不舍、却又不得不放手的神情,看着仿佛挺深情、挺像那么回事似的...
可无忧只恨得牙痒痒!
如果桓崇在这儿, 她定是要好好和他理论一番的。
偏生, 那人说完了话, 一双脚底抹油, 溜得倒快;而这间屋子,虽然有她的冲和,却满满地都充斥了他的气息...
他把她一个人丢下, 留她自己细细咀嚼这来不及听懂的消息,然后,再为他担惊受怕?!
...这也太欺负人了吧!
她是人, 又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
从前他去得是军营,那么,去便去了,她不惦记。
可是这一回,他的面前是真刀真枪的战场,他的对面是杀人不眨眼的胡人!
难道他以为,只要把她推开、推得远远的,她就会将他忘掉,不再惦念他了吗?!
...真是太过分了!
无忧坐在案旁,心中各种思绪交错,有那么一瞬间,她真是恨不得这就回了建康,再也不理睬那人的。
可是,当她的眼神无意识地向四下来一扫,忽而注意到了半掩在书案下的那本手抄魏武诗集。
昨晚那人有些怕羞似的,将这诗集从她的手里抽了出去,生怕她继续往下看...
无忧撇了撇嘴,顺手将那本诗集捡了起来,信手一翻,不经意间在一页的末尾看到了几行笔力稚嫩的批注,“薤上之露,易晞灭也,其奄忽者,岂非人命,家国亦然邪?!”
那页从眼前一闪即过,无忧忙又来回翻了几遍,找回了那一页。
那是题在《薤露行》下面的一段话,《薤露》本是哀歌,谓人生短暂,如薤草之上的露水,转瞬即逝。桓崇能发出这般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