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月1日,圣地亚哥婚礼。
西部教廷在圣地亚哥市举办盛大的婚礼,婚礼的主人公是教廷大祭司巴泽尔/拉丁和圣女杰西卡/阿尔芭。大陆上很多国家都派出了使团来祝贺,就算一向与教廷关系冷淡的哈布斯堡帝国皇室也破天荒派出了以查理皇子为首的使团。
说起哈布斯堡皇室和教廷的关系,其中的曲折也是颇有趣味。哈布斯堡帝国的开国皇帝勃洛克/奥克莱原本是波兹尼亚帝国的一名边防军将领,在波兹尼亚帝国分裂时,他趁乱在自己的领地哈布斯堡市自称“哈布斯堡伯爵”。为了获得大陆各国贵族的认可,勃洛克花费重金贿赂当时的教廷,被教廷封为“荣誉主教”称号。后来,勃洛克迎娶了原波兹尼亚帝国大贵族哈伦家族的女儿,被教廷破例封为了“哈布斯堡公爵”。
北辰纪元291年,哈布斯堡王国建立,勃洛克的儿子罗恩/奥克莱在圣地亚哥加冕,称“奥克莱二世”,追封勃洛克为奥克莱一世。
北辰纪元296年,罗恩率军在著名的“坎尼会战”中赢得了胜利,将都城定在了“伊斯坦布尔”。这一年的12月1日,在教廷所在地圣地亚哥举行了盛大的加冕仪式,罗恩/奥克莱正式称帝,哈布斯堡帝国建立起来。
此后哈布斯堡帝国和教廷步入了长久的蜜月期,两方关系异常密切。这样的密切关系结束于奥克莱八世,当时教廷在哈布斯堡帝国的领地有三位地区主教,他们的任命一向由教廷负责。可是不可一世的奥克莱八世在新一届地区主教的任命上,坚决要求任命自己的好友。双方发生冲突,最后的结果,是奥克莱八世驱逐了帝国内所有教廷任命的主教,宣布以后帝国三位主教任命由皇帝决定,这便是“三主教任命事件”。
这次事件之后不久,教廷为了夺回主教任命权,加入了奥克莱八世继承人之争,可惜的是被教廷押注的皇子并没有顺利即位。奥克莱九世登基的第三天,就发布诏书,指责教廷图谋不轨,宣布断绝了帝国与圣地亚哥的关系,取消以后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皇帝加冕仪式。
时间来到了北辰纪元619年,这一年教廷的分裂让奥克莱十六世敏锐地看到了与教廷和解的机会。这位年迈的老皇帝,此刻迫切希望能通过教廷沟通神明,以此来获得长生。
(二)10月17日,“佛罗伦萨请愿事件”。
自9月12日,布鲁克王国第四区发布《迪伦公告》,公然对抗内阁以后,整个王国一片骚动,有大规模民众在王国首都聚集。10月17日,在布鲁克王国首都佛罗伦萨的中心广场,聚集了十万多人,他们发布请愿书,要求国王减免租税、商税。晚间,近卫军配合首都治安警察强行驱逐集会人群,双方发生了大规模流血冲突。事后公布数据,内阁说死伤6人,逮捕300多人,可一些当事人回忆,死伤有上千人之多,逮捕人数不可计数。一名近卫军在给老家妻子的信件中曾提到,首都六个大监狱都挤满了人,按照当时这六个监狱的规模,恐怕逮捕人数当在8000人到13000人之间。
这场事件的爆发是否有组织参与其中,也是各说不一。如果不是有一个完整的组织,很难解释会在戒备森严的首都会短期聚集出来十万人的规模,如果有这么一个组织的存在,为什么在事件的开始和结束都这么仓促,甚至后续连一点余波都不曾有,这有点太奇怪了。
我考虑到这场请愿事件所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在这事件中各方的得失。毫无疑问,第四区迪伦的收益最大,在迪伦遭受三面夹击的困境中,佛罗伦萨城的动乱将会动摇前线的军心。更多的普通民众也会从这场事件中认识到上层贵族们对他们的蔑视,会激发出更多普通民众对迪伦的同情。
可在迪伦和他的谋主戈尔在事件前后的一些记录中,我却找不到他们参与的痕迹。唯一一条谈及此事件的是戈尔在10月30日的一些言论,在他主持的一场会议中,下属简略说了请愿事件的经过,戈尔只是淡淡说了句:“(他)真是愚蠢啊。”
有这个“他”,还是没有这个“他”呢?会议的正式记录中并没有,可戈尔的下属在私下与好友交谈,明确说,觉得戈尔似乎对请愿早知内情,还说了“他真是愚蠢”这句话。这名下属的好友便是后来著名的作家福楼拜/卢,他将这些事记在了他的文集中。
(三)10月21日,齐齐额尔坡地之战。
自9月中旬,贝恩军团、红叶族艾洛丁军团、皮耶罗先后进军第四区府法瓦拉之后,三方行动严重迟缓,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