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运营以及提出战术,雷米雷特负责下决心,结果表现比雷米雷特一个人好多了,之前用副官特纳少校当参谋真的完全不顶用。当然他们两个搭档最后还是输给了比克古老爷子跟他的参谋长,只不过总算是有一打。
“差不多是帝国的平均水准。”这是事后比克古跟梅尔卡茨的评估结果。一个同盟老将一个帝国老将,对雷米雷特跟阿尔贝雷希特的组合还是表示合格的。之后他们还跟伍兰夫提督以及派特提督进行过对抗,号称战无不败——几乎都是以微弱劣势判定败北。雷米雷特跟阿尔贝雷希特也没有丧气,反而觉得颇有收获。
就这样,九个多月过去了停留在伊谢尔伦的雷米雷特舰队各战舰该改进的也已经改进完毕,而突击艇的配给跟训练也步上正轨。估计再有三个月,第一批从王尔古雷与雷击艇改飞突击艇的飞行员就能完成中级培训,初步形成上战场的能力。但是要让他们成为娴熟的突击艇飞行员,那估计需要一年的训练。
这年头飞行员是炮灰,一年的训练怎么也够了——杨的养子尤里安就是接受了差不多一年的训练,在飞行员课程上结业,他已经可以参加战斗了。
第四十八章 战前
第125节 第四十八章 战前
尤里安在这个时候成为了飞行员,杨有个想法就是直接走后门让军务部门将尤里安送到海尼森或者哪个星区巡逻舰队里去当斯巴达尼恩飞行员,这样的话整个服役期都不用担心尤里安会上前线——最多打打星际盗匪。付出的代价不过就是一年看见尤里安一两次而已,再说退役了之后不也能回来么。
打仗已经打得够多了,不需要这样的少年再上前线——这就是杨的看法,占领了伊谢尔伦,在费沙建设要塞之后,至少三十年的和平也能来到,这就够了。雷米雷特也不想打仗,归根结底他又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帝国的居民如果要自由要什么,那么他们自己也得想想办法——一直以来帝国对同盟的流亡就从未停止过。
“每年居然有十几几十万的帝国人民流亡到同盟么......”雷米雷特在海尼森也看到了记录,平均下来一年总有大约二十多万人流亡到同盟,几乎都是通过费沙自治领逃亡的,少数是冒险走伊谢尔伦走廊。反过去流亡帝国的就不多了,根据估算大概有几千上万吧,总有人有理由要过去。
帝国那边由于财政有盈余,所以局势很平稳——一点儿不意外地这笔盈余大有在两三年里就会被挥霍一空的样子。好在不是挥霍到奢侈浪费之中,野心勃勃的莱茵哈特将这一大笔钱投入到军备里,他还就想着要统一人类已知的疆土,将同盟也占下来。坎普跟缪拉专注于秃鹫之城的改装,这座要塞的改装没有一年是不可能完成的。
帝国还在向费沙自治领大量贷款,同盟倒是减少了贷款的数额——军事压力的减轻,让财政状况好转了不少。至于占用人力?那个其实不算什么,一百三十亿的人口,区区几百万占用人力根本只是个小零头。社会面远远没有凋敝,虽然之前每年都有数十万青壮年会死在战场上,但是放到全同盟一百三十亿人口的基数里真的没啥。
雷米雷特都不觉得有啥,参加过大战的人就是这样,一年才死几十万,这种死法当年德国跟苏联都可以死十年......苏联平均一天就要死一万多人,德国也至少要几千人,按照比例来说远比同盟跟帝国要凄惨太多了。哪怕一年死一百万两百万青壮年,帝国跟同盟也死得起。
技术装备就没那么好补充了。
雷米雷特很清楚,他以后终究还是会换同盟的战舰的,帝国军舰在耗尽缴获的备件之后,就该大规模退役了。而同盟对于新型战舰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他们也有意让全银行可能是最强的战斗艇飞行员来帮助设计战斗艇,甚至可以尝试航母的设计。“真的需要专职航母么?这些玩意跟搓衣板一样都是一炮全完蛋的。”
雷米雷特也见过设计局里面那些设计,发现同盟真的推翻了现有的设计,几乎是进行了全新的结构设计,应该是从帝国的战舰那里获得的灵感吧。应该也有技术上的进步,不再采用单一大型推进引擎与长引流板的设计,不过具体完成不是三五年能结束的,而整个替换工程也要以十年计算。
海尼森非常和平,雷米雷特也是悠闲度日——他的工作主要是文书工作,协助梅尔卡茨的那种,他只是偶尔会前往太空驾驶突击艇维持下手感。
雷米雷特在海尼森渡过了九个月,然后他接到了提前前往伊谢尔伦的命令——顺便带着交接的人员,就是帝国的战俘去伊谢尔伦,因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