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有十万多亿,同盟国债大约有八万亿,到了这个时候第一批国债差不多要到转的时候,莱茵哈特的作风肯定是乘机出兵干掉债主,这样一次性解决了巨大的债务以及利息问题,帝国的财政又可以好看不少。迈耶经济学属实给他玩明白了,而真正的经济学也已经死了。
同盟也有明眼人——事实上是大部分将领以及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与评议会议长都看出了这一点,这没啥可能被蒙骗的。已知有两条回廊连通了帝国与同盟,那么在一条回廊里有要塞而居然出现了五万艘不到的战舰来攻打,那当然要对另一条回廊提高警惕啦——战略欺骗在这方面不存在。
占领了伊谢尔伦要塞的同盟在这方面有巨大的优势——要塞后面摆一部分舰队就可以,而主力舰队可以摆到另一条回廊这里等待,如果帝国真的要不顾一切强攻要塞,那么也有足够的时间添油式增援。归根结底同盟当初六万多艘战舰都没能打下伊谢尔伦要塞,那么在杨威利担任要塞司令的时候,帝国也别想用五六万艘战舰打下要塞。
因此从一开始,帝国莱茵哈特这个裙带小子做出来的战略构思,就已经被看破了——看破不看破无所谓,反正同盟一样要在费沙回廊出口布置重兵的,并且依托尚未完工的要塞群进行防御。至于要不要挽救费沙?赞同跟反对的一半对一半——跟莱茵哈特朴素的财政观不一样,高额国债对同盟财政部门来说不算什么非常严重的问题。
关键就是谁说国债是需要还钱的?费沙这个自治领一旦消失,同盟可是失去了很大一个国债市场,但是考虑到费沙持有的高额国债以及每年的利息,似乎费沙就此完蛋也不是不能接受。总之,财政部门的官僚们是一种鸡肋的感情,完全不知道到底该用什么表情来对待费沙即将到来的完蛋。
雷米雷特则是督促要塞群的建造——差不多也就剩下一个要塞尚未完工了,但是完成的三个要塞之中只有一个调试完毕并进驻了人员正在进行严苛的训练,另外两个只能说刚刚进行了主炮与护盾的测试,能确保主要机能的运行,至于人员的配备与训练根本还遥遥无期呢,可以说没有战斗力。
所以要是帝国军动员二十万舰队的话,这四个要塞肯定挡不住,除非出现某种奇迹。好在据守出口的话,要是同盟也动员过来十万舰队,还是有把握可以将帝国舰队封锁在回廊内部的。雷米雷特没有进入回廊——同盟并不想要挑起战乱,所以雷米雷特的舰队严守规定只在回廊出口这里布置监视卫星。
工作舰兢兢业业地布置,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回廊出口布置了上百万台不同型号的监控卫星,从各个角度各种频率监控着回廊出口,而侦查艇也进入回廊与驻费沙的同盟官邸保持联系,做好了一切准备。
第五十八章 开始
第135节 第五十八章 开始
费沙以钱为尊,那些上层的老板脑子还是比较清醒的,这些时候都在偷偷出清帝国国债,同时抓紧机会将产业跟财产向着同盟转移,肉身润同盟的也有不少。一般的居民本就是两边跑,最近觉得风头不大对,跑同盟的也有不少人。
自治政府的那位黑狐跑不掉,同盟这里不可能让他随便入境的,而如今同盟出口这里完工的一部分要塞以及同盟舰队对人员的流动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检查甄别,随便游走的都被视之为海盗给抓起来或者击毁了。
雷米雷特一直在关注伊谢尔伦要塞的战况——帝国军舰队的推进也是按部就班,面对要塞他们跟过去的同盟一样,并没有多好的办法。只能是在雷神之锤的射程边界里反复尝试,引诱同盟驻留舰队出来遮挡住要塞的射界。
之后采取小规模多批次的驱逐舰或者巡航舰轰炸,硬生生在伊谢尔伦的装甲面上凿出一个缺口,之后就是设法将陆战队送进去。过去的同盟能够做到轰炸这一步,再往上就只有杨威利利用奇谋跟帝国驻留将官的矛盾与粗心大意用少数兵力完成了对中枢的压制。
哪怕是罗严塔尔这样的将领,配上连内肯普与鲁兹这样出色的副将,也不可避免地要采用类似的战法来进攻伊谢尔伦要塞——杨威利玩过的手段不可能再来一次,其实杨那一次也绝对是属于上帝投掷了骰子才成功的,哪怕条件归零再来一次,失败的概率绝对非常大。
因此几天来这战役都进行得不温不火,罗严塔尔舰队甚至损失都没有三位数,杨舰队更是事故损失都比战损多,双方围绕着死线小心翼翼地展开回旋舞蹈,场面上倒是很热闹——终究是双方加在一起接近七万艘战舰的大战役。
雷米雷特的斯卡蒂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