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炮击战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的那才叫提升威力,按照游戏数值的话这才叫攻击力强的提督。除此之外大家都是差不多的,疾风之狼的速度那也是由于他组织行军与追击有本事,不是什么有了这个名号就能够让推进引擎超规格爆发的。
莱因哈特的攻防也很平衡,能够发挥麾下战舰几乎全部的设备能力,打正面交战的话能够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输出。逼近的要塞让帝国舰队开始后撤,他们也肯定不想白白吃主炮轰击,因此在莱因哈特的指挥下一部分舰队后撤的同时,其他舰队纷纷拉开,将自己置于要塞-同盟舰队的连线上。
利用同盟舰队来当盾牌,这种事情倒是无所谓因为当年伊谢尔伦要塞攻防战的时候,同盟也是这样做的,利用出击的帝国舰队来当作盾牌避免被雷神之锤给干掉。而同盟也没抱着让要塞炮来决定胜负的希望,比克古老将军反而利用要塞炮的射界来当作诱饵,调动帝国舰队进入到更容易被同盟舰队炮击的位置。
同盟舰队的移动很有底气,而帝国就陷入了主动权逐渐易手的状况——事实证明,莱因哈特皇帝其实没有比他过去的那些上官更高明多少,在进入这种情况之后依旧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夺回主动权的。谁让他手里没有能压得住同盟要塞的要塞呢。
哪怕同盟的要塞其实是缩水货,但是有次级主炮一口气能干掉上千艘舰艇的威力,帝国舰队就是不敢上去送死。给予莱因哈特的战术选择当然也就少了很多。在战场上的实战指挥上,莱因哈特应该终究是输了杨威利一点。
雷米雷特的大部分军务都已经交给了参谋长来控制,他倒是比较关心另一边的战况——这里又被抽走了一只舰队,路上补充之后担任预备队。杨的情况还可以,遏制了吉尔菲艾斯进一步的进攻。现在情况终于明朗了,帝国确实发现了第三条通道。
然而这条通道没有经过详细的勘察,莱因哈特为了出其不意直接下令舰队通过,要不怎么说皇帝确实有几把刷子呢,真的能够让帝国军人效死——编组完成的大舰队强行通过回廊,几次瓦普跳跃之后原本十三万多的舰艇,在终于通过通道之后只剩下了九万多艘。
为此吉尔菲艾斯留下了一部分舰队负责收拢陆陆续续迷航之后还能寻找到航道的舰艇,还有另一些舰艇再度进入了通道发送信号进行导航,努力设法挽救那些迷航的船只。
九万多艘舰艇编制也混乱了,吉尔菲艾斯还得将它们再度编成,而当它们进入同盟柔软的“腹部”不多久之后,就遇见了通常是千艘左右编制的星系巡逻舰队。这些舰队可以说是用生命在拖慢帝国军的脚步,终于在损失了接近六七千艘舰艇,超过十个有人星系沦陷之后,杨威利率领同盟一共四个舰队拦截在了吉尔菲艾斯面前。
第七十四章 焦头烂额
第151节 第七十四章 焦头烂额
这一次的远征,从后勤上来说其实对帝国舰队并不友好——进路风险极大的第三回廊,足以吞噬后勤补给的舰队,损失是帝国几乎无法承受的。帝国的十万舰队,需要的工作舰跟补给舰同样多,尤其是工作舰。
突破新回廊之后,以帝国舰队的补给状况他们只可能发起赌博式的进攻——最后将补给集中到少数舰队之中,若是能攻陷海尼森或许能逼迫同盟政府投降?想要发动全面攻势的计划在穿过第三回廊损失高达四分之一的时候就破产了。
杨如何对抗吉尔菲艾斯那是杨的事情,而雷米雷特面对的皇帝亲自指挥的舰队,比克古老将军也发挥得中规中矩。“那就是毫无漏洞,完全不给帝国舰队任何突破的希望,我们的兵力虽然少,但是足以堵死帝国舰队了。”雷米雷特几次亲自控制战舰的时候就这样想道。
比克古现在手里就两个舰队,再加上雷米雷特这半支舰队以及四座要塞,跟对面超过五万艘的皇帝莱因哈特亲自率领的舰队对战丝毫不虚。莱因哈特也没展现出多少奇谋的战术,只能是顶在这里跟同盟互相交换炮火。
莱因哈特应该是施展了不少战术欺骗,至少雷米雷特是完全看不出的,反正他不负责舰队整体的移动跟队形布置,他只负责控制雾尼号移动开火。只不过这一切的战术欺骗在比克古面前统统都变成了无用功。
老将以丰富的经验正确地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不管莱因哈特采取何种诱敌的欺骗,他都以稳定的舰队调动以及要塞的移动逐渐压缩帝国舰队的机动区域。只要将帝国舰队的前端纳入到要塞炮及范围,那么这场战役说什么也不可能失败了。
雷米雷特反正表现得很平凡,除了在亲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