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啥都没有我一样称霸十六国 > 第14章 (四十)淮南寒浆

第14章 (四十)淮南寒浆

有人都穿上了碧绿的野草编的衣服,戴上了同样材料的帽子。

清凉的绿草散发出来的幽幽青草气息,让被阳光烤得浑身冒油的众人身上的暑气登时就降了下来。干活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佃丁们对盐场的负责人赵冲的好感度也随之越来越高。

在那次和刘详谈话的第二天,他去送“淮南寒浆”的时候。这个叫刘诚的汉子就站在刘详的身边。

刘详让刘诚带领五十名刘家家丁跟随赵冲去找适合建造盐场的地方,他的理由是以后要天天吃“淮南寒浆”,所以要有自己的盐场。

之前他们吃盐都要通过龙城专卖盐的官衙购买。

盐铁自从汉武帝时期归为国家专卖,就成了所有政权税收的一大来源,燕国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也不例外。

刘详的地盘有几处临海,但有的地方离高句丽太近;有的地方是城镇,人多眼杂;还有的地方陡峭多山。

直到最后才找到了房县的这一处海滩平坦的地方。

刘诚和赵冲回去向刘详禀报了盐场选定的位置之后,刘详又派出了五十名佃丁给他们。

让他们尽快把盐场成立起来,尽快出盐。

这前前后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刘详却没和赵冲提“淮南寒浆”的只言片语。让人搞不清楚他所说的建立盐场是为了“淮南寒浆”的说法是真是假。

为了不耽误制造香皂,赵冲只带了李固李千里和几个出大汗部落的年轻人跟随他。

其他人由赵驰赵坦之带领仍然留在无虑县城外的庄子里制造前期的香皂。

等赵冲回去的时候完成制造香皂的最后几步工作。当然这是说给刘详听的。

盐场制盐的技术因为参与的人太多,根本没办法保密,所以赵冲也就大方的让刘诚看的明明白白。

至于他们能不能保守住刘详私下制盐的事和赵冲制盐的方法,那就不是赵冲操心的事情了。

姜恬其实也不知道真正的晒盐之法。他只是把盐结晶的原理和赵冲说了。

水要过滤,晒的时候要经常搅一搅,以防结块等等。剩下的就需要赵冲在实践中摸索了。

好在,姜恬所说的基本上都正确,赵冲担心的他应付不了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这也让赵冲再一次确定姜恬是神仙降世,真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一年之前他们还是一无所有、双眼无神、茫然不知所措的逃奴。才仅仅一年的时间,他们已经是心怀壮志,准备开创一番大场面了。

每每想起这一年来的经历,赵冲总觉得是在做梦,却又害怕真的是一场梦,说不定哪天自己就会从梦中醒来!

盐场晒制出来的细盐让刘诚和所有参与的佃丁们都惊叹不已。这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白花花的细盐啊,就像冬天的大雪一样铺满了每一块盐田。

刘诚为了表功,特意没有提前告诉刘详盐场的成果。而是用几十头牛,一头牛驮着两大筐细盐,直接运回了无虑县的刘府。

当刘详看到这几十筐细如沙白如雪的盐的时候,嘴张的老大。

这正是刘诚和赵冲希望看到的表情。

这个大功劳,也让赵冲真正的成了刘详的心腹之人。

(四十二)外援

要知道,在世人眼里,那一筐筐的不是细盐,那是一筐筐白晃晃金灿灿的金银。而盐场就是一个一本万利源源不断的金山银海。

而刘详也不是一般人,那是曾经的一方诸侯。盐场大获成功,刘详的下一步计划紧跟着就要进行。

他马上以燕国皇帝慕容儁的诏令为凭,向辽东郡的所有寒门富户下达了每户只留一丁,其余人都要到邺城为国效力的命令。

不要以为寒门就是老百姓,那时候的所谓寒门是指寒微的门第。也就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或者是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数都是中小地主。

所谓的寒门贵子最起码读的起书,才有机会做官成为士人。而老百姓目不识丁,怎么可能有机会鲤鱼跃龙门?

后世隋朝属于关陇集团贵族后人的李密,留下了“牛角挂书”的佳话。李密那可是贵族子弟,尚且如此。

贫民百姓通天的梯子,这时候还没有。想要改变命运,只能是天下大乱的时候用命去拼!

所以刘详的命令只是针对那些有房有地有仆人家丁的有钱而没有官身的人家。

对那些每天都为温饱奔波的黎庶之民,那是他自己的基本盘,他可没这么要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