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积极备战
大燕国太师慕舆根引起的这次风波,因为太宰慕容恪的息事宁人而没有牵连太广。
大燕国的朝堂又恢复了之前的安定祥和,运转正常了。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姜恬从多方面了解到整个事件的经过之后,不禁感叹道:“天意难违!”。
有些人总是会得到老天的眷顾,总是给他们创造机会。而自己却只能想方设法自己去制造机会,这样才能生存下去。
他很清楚,巨大的考验就要来了。
十四部落联盟,十四个部落,总数三万六千一百三十二帐,男女老幼总人口十七万五千四百八十六人,男子十万零一百四十二人,女子七万五千三百四十四人。
男子十八岁至四十岁之间的两万九千七百四十人,女子十八岁至四十岁之间的两万四千三百二十二人。这是姜恬让十四部落联盟把奴隶当作部落一员之后统计出来的数据。
一个帐篷就相当于汉人的一家,由于奴隶刚刚获得正常部落成员待遇,他们的帐篷就只有他们自己,所以家庭数和人口数不成比例。
这就是姜恬要面临的现实问题,看起来人数很多的部落联盟,其实真正能够成为可战之兵的兵源并不多。
姜恬让陈泰陈五岳优中选优,选出了最精锐的两万骑兵,每天高强度的训练他们。姜恬的要求是,从听到集合的号角声,到穿戴好纸甲皮袄,带上弓箭刀枪骑上马,不许超过一百个数。
其他被淘汰出去的男子,按照年龄和身体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要求,作为后备兵源。同样,对女子也有相应的要求。
十四部落全民皆兵,时刻准备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敌人。
要不是有充足的粮食牛羊和姜恬一次次给十四部落联盟带来的惊喜压制,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早就有人造反了。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兵变的可能性,姜恬是大棒加胡萝卜。一方面表现好的重重奖励,让士兵们看到听话训练就有令人眼红的回报。
另一方面则是每隔几天就让马阙马二锤和十四部落的族长元老们开会讨论怎么样才能让联盟更好的发展。
能够成为部落的族长和元老,都是历经风雨沧桑的,他们从会骑马开始就拿着弓箭和人拼命,知道幸福生活得来不易。
眼看着联盟成立之后族人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知道姜恬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们,所以族里人到他们那里抱怨他们也都是劝解和训斥。
姜恬当然也知道压力越大危险越大,所以他也会给被训练折磨的痛苦不堪的年青人释放压力。
时不时的姜恬就让陈泰派出一支千人队的精兵到周围的其他部落去耀武扬威。一是震慑,二是拉拢,三是让他们羡慕妒忌恨。
部落通婚是互相示好的举动,要不是希望有所回报,女人这种稀缺资源,哪个部落也不会主动往外送。
但通过姜恬的耀武扬威,周边的很多部落都有主动让部落中的女子和姜恬的士兵通婚的意思。
作为福利,也作为胡萝卜,更主要的是姜恬也想借此机会解决部落中那些刚从奴隶变成部落成员的单身汉们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问题。
这些奴隶自从姜恬派马阙马二锤和陈泰陈五岳他们来到十四部落联盟,他们的生活改变是最大的。所以他们是最忠诚于姜恬的人,他们将是未来姜恬逐步掌握军队的核心力量。
另外还有出大汗昆吾他们送回来的高车部落的女子作为补充。只要表现好、听话就发漂亮媳妇,有这样的福利在眼前吊着,那两万人被训练的再苦也很少再有报怨,因为他们知道想替代他们位置的族人为数不少呢。
兵源的备战情况就交给马阙和陈泰了,姜恬和陈庸陈大贵李熊李大牛这些山上的人则守着煤矿和铁矿为装备做着准备。
太耗时太复杂的暂时都放弃,为了赶数量,更主要的是配合新上山来的二百人本身的素质,只做简单的容易上手的。弓和弩所对应的长短箭是必须要大量生产的。
真打起仗来,在不想增加人员伤亡的前提下,箭的消耗肯定是最大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不擅长冶炼铁的草原部落大多数用得还都是骨头做的箭头。即使慕容鲜卑的大燕国,装备铁箭头的也只是精锐部队,他们从草原入主中原的时间也不长,很多东西不是想要就能有的。
姜恬之前做出来的简易车床,只用脚踩就能把适当的原材料做成笔直的箭杆,再配上浇铸的箭头,这个工艺并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