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啥都没有我一样称霸十六国 > 第25章 (七十三)积极备战

第25章 (七十三)积极备战

孩儿们每天操练的那么辛苦,正好拿他们试试刀!”

大燕国的朝堂之上,自从太宰太原王慕容恪在太师慕舆根作乱中受了伤之后,特别勤政的他就变得越来越深居简出了。

以前几乎每天都要在皇宫里面教导小皇帝慕容暐如何处理政事的太宰太原王慕容恪,现在则是能不在众人面前露面就不露面,上朝也只在每五日的大朝会时才会去。要不然就是一些他必须参与的国家大事的决策。

而代替他去具体行事的,就是拿着盖有他太宰大印文书的吴王慕容垂。时至今日,吴王慕容垂在文武百官之间甚至被戏称为“影子太宰”。

今天太宰太原王慕容恪现身在小皇帝慕容暐散朝后的议政殿中,是因为太师上庸王慕容评有重大国政要商议。

参与此次议政的都是小皇帝慕容暐所倚重的国家重臣。除了升为太师的上庸王慕容评,还有太保大司空阳鹜,以及在慕舆根一事中立有大功被破格任命为太傅大司徒的皇甫真,还有从扬威将军升为镇威将军的鲜于亮。

再有就是鲜有现身的太宰太原王慕容恪和现在与他形影不离的吴王慕容垂。

军队,长时间不上战阵,战斗力是会急剧下降的。在太宰慕容恪的主政下,大燕国的军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拿起锄头耕田种地已经两年了。

各个部族的主力精锐还能保证操练,而那些仆从军以及奴隶,则是彻底的被禁锢在了土地上。

不打仗就没有机会抢东西,那这些奴隶们只有耕田种地才能创造价值,让他们把吃饱后的力气白白浪费在操练上,这种亏本的买卖哪个部落族长和领军将领都不会做。

草原游牧民族出身的鲜卑燕国,其基本国策一向是以战养战,这一政策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当中。虽然这两年在太宰慕容恪的强势推行下,学习汉人的耕田种地收获也不小,但还是比不了抢别人的来得更快,嗯,更痛快!

所以今天太师上庸王慕容评召集大家商议的就是,经过了两年的休养,军队不能再闲着没仗打了,再这样就烂了,得找个对手打一仗,顺路抢一把补充一下国库和私库。

对于慕容评的提议,一众元老大臣都没有异议,他们都是实干派,知道下面的实际情况,慕容评所担忧的事情也是他们所担忧的。

剩下的讨论重点就是把谁作为对手?或者更直接一点说,去谁那里抢一把。

太师上庸王慕容评提出,两年前派慕容垂带领草原诸部讨伐高车的战略方案可以再一次施行。战略目的依旧是压制草原诸部和代国,从高车为大燕国内补充给养。

而太宰太原王慕容恪则认为,把洛阳作为战略目标更合适。

(七十五)南进北进

慕容恪认为,时移事易,当初是先帝慕容儁要集结天下大军,以举国之力南征,担心后院不稳和需要粮草,才有让草原诸部跟随进攻高车这个连消带打的计策。

而现在大燕国内经过这两年的休养生息,大家都过得比较富足,这个时候没有必要挑起内斗。

草原诸部这两年的牛羊税赋都免了,他们自然会对大燕感恩戴德。而高车虽然是个软柿子,但因为距离太远,北地又穷苦,即使有所收获,也不一定能够补充大军来回消耗的。

更主要的是,代国这两年发展的也很好,国势也强了起来,再像两年前那样对他们颐指气使,强行要粮草补给,恐怕会伤了两国的和气,这对大燕国不利。

而黄河南岸的晋室,则是大燕国始终的敌人。洛阳离邺城比高车近得多,只要陈兵孟津渡口,整个大燕国的军队都知道我们兵锋所指是黄河对岸的晋室。

南朝的富庶远远不是极北苦寒之地的高车能够相提并论的,向南打,军队根本不用动员,士气自然高涨。

再有,洛阳三面环山,北临黄河,看似易守不易攻。可恰恰是它这个地势,使得大军无法展开阵势,也就是说不用投入大量的士兵。赢了更好,即使输了,损失也不会有多大,对士气的伤害和影响也小得多。打不过,退回黄河北岸就好了。

而洛阳相对于晋室,距离他们邺城更近,只要陈兵黄河,摆出进攻的态势,晋室就得派出援兵到洛阳来帮助防守,双方拼消耗,晋室也要比大燕国消耗的多得多。长时间对峙下去,大燕甚至可能不战而胜。

退一万步说,这一次的所有部署,都是为以后南进做准备,所做的一切都不会浪费。

慕容评则认为,江南晋室现在实际独揽文武大权的是晋帝司马绍的女婿,征讨大都督桓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