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两路出兵
征讨大都督、南郡公桓温今天的心情出奇的好。一边看着对面的郗超思考棋局,一边用右手手指轻轻敲打着左手握着的酒爵,看那节奏,应该是一曲将军令。
“南郡公,我们是不是应该收敛一些?”郗超虽然用语言表达着不满的情绪,但看他那向上弯的如下弦月似的笑容,明明和南郡公桓温是一样的得意忘形嘛!
“谢安石,谢万石,是陈郡谢氏的领军人物。先帝屡次相召谢安石入朝为官,谢安石皆推辞不授。他不是不想做官,他是在养望罢了。等到江东传出’安石不出,奈苍生何’的时候,他不就出来了?人望已经养足,再不出来,可就要画蛇添足,适得其反了!”
征讨大都督、南郡公桓温仍然在敲打着将军令。嘴里也没有停,似乎要把他多年的牢骚一股脑的发泄出来。
“谢万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熟读经史、博览群书,文采斐然、辩才无双。与我等相交,必能谈笑风生、昼夜不歇。”
桓温说的话全都是在夸奖谢万,郗超不但没出言相讥,反倒眼神中满是鼓励,似乎要让桓温再多夸几句。而脸上的笑容却渐渐的有些憋不住了。
哈哈哈哈哈,两个人同时放声大笑起来。
“可是让他去带兵打仗,却恰如阳春白雪遇下里巴人,丽春院红倌人的媚眼抛给了瞎子。恐怕连他发出的军令,下面的大头兵都听不懂,完全是对牛弹琴!”
两个人最后全都笑出了眼泪,才渐渐止住了笑声。
郗超笑声渐止,却又皱起了眉头,“二叔这次怕是要受到连累,吃些苦头了。希望不要有性命之忧!”
“郗重熙吉人自有天相,谅不至于丧身。景兴你可以修书一封,提醒一二,也算你这做侄儿的想着他。”桓温让郗超写信提醒他二叔郗昙,注意谢万这个猪队友。
可郗超却担心这样做会影响他心中的大计,没有写信。
这时有下人前来禀报,说是参军司马求见南郡公。
桓温看了一眼郗超,眉毛一挑,饶有兴趣的问道:“景兴怎么看?”
郗超冷哼一声,说道:“怕是参军司马要去谢万石军中相助。一定不能如其所愿,谢安石养气功夫好,有唾面自干的雅量。如果他去军中,没准真能降服那帮大头兵。谢万石心高气傲,满腹诗书却气量狭小,只他一人领军,必出祸乱!”
桓温听着郗超的话,不住的点头,“景兴所言极是,看来我们得想个办法把谢安石留住!”
…………………
谢安来到桓温书房的时候,桓温依然和往常一样,一见到他就起身相迎,热情的拉着他的手臂让他入座。
谢安也不再客气,直截了当的说想去谢万军中相助。
桓温听了,喟然一叹。“安石孤身前去相助,又能做得什么?万石有宰辅之才,此去虽不敢说必胜,料想应无大碍。若安石不放心,不如再帮本公写份奏章,让本公替了万石如何?”
谢安一听,心中就是一凛,“要坏,自己被桓温这老贼给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想去帮助弟弟谢万,桓温不放人,除非想办法让桓温代替谢万。那又怎么可能?”
和桓温又应酬了几句,见桓温坚持不肯放他去谢万军中,说到真情流露之时,却又要以身相代谢万。谢安只好告辞回家,再去想别的办法。
谢安离开之后,郗超又对桓温说道:“谢安石虽然一向行事稳重,但这次是他亲弟弟有危险,恐怕他会做出不辞而别的事来。我们要不要……”
他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看着面色微变的桓温。
桓温思索了片刻,沉声说道:“让长史王文度去安抚谢安石。”
王坦之,字文度,尚书令王述的儿子,谢万的小舅子。让他去安抚谢万的哥哥谢安,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又是若欲取之,必先予之!
拿捏住了谢家兄弟,进而除去,这对将来的大事有百利而无一害。想到这里,南郡公桓温和郗超相视而笑。
非司马不得封王,郡公已经是人臣的最高爵位,可桓温并不想封王。
王坦之接到桓温命他去安抚谢安的命令,骑马便向谢安宅邸行去。一路上一边感叹自己老爹下了一招臭棋一边想着破解之法。
桓温先是自请领兵御敌于国门,后又愿以身代替谢万领军,行事堂堂正正。
可自己老爹和谢安担心桓温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不愿意让他领军。
但为什么要让谢万作为领军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