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确认了燕军的真实意图,绝望之下,郗昙自尽以谢天下。
此后,没有了主将约束的洛阳城中一片大乱。士兵们先是对洛阳城中的平民百姓下手,后来就是互相下手。直至洛阳城死绝死尽。
谢玄是怎么样坚持到洛阳城破,燕军入城的时候,谁也不清楚。但他的确是在燕军入城之时,趁乱逃回来的。
征讨大都督、南郡公,桓温的府邸,郗超与桓温相对而坐,两人并没有如往常一样手谈一局。
“依法度,我应该回家守孝的!”沉默良久,郗超才开口说话。
“谢万贪功,郗昙失察,以至四万将士折损殆尽。此战非是燕军太强,实在是我军自败!”
桓温像是懊恼的数落着导致大败的两个罪魁祸首。可看他的表情,却一点悲伤都没有。
“景兴当真要回家守孝?”桓温压低了声音,悄声的问郗超。
郗超虽然脸上有悲戚之色,听到桓温的问话却是摇头,“大计将成,岂能受困于流俗?此时正是北伐燕国,为叔父报仇雪恨之时!”
说完,两人相视而笑。
“但还需要再等待一时!只一时!”
几天之后,皇帝诏令抵达征讨大都督、南郡公桓温府邸。命桓温掌豫州荆州诸军事,整军以抗燕国。桓温辞而不受。
之后,第二道诏令抵达,命桓温掌荆州豫州司州雍州四州诸军事,整军以抗燕国。桓温再次辞而不受。
“司州雍州在洛阳以西,这是让我去找燕国要回自己的军队?既然当初不用我,那现在用我,价码就要开的高一点才是!”桓温嘴角泛起轻蔑不屑的笑容。
“徐兖二州诸军事现由家父接替家叔父执掌,南郡公若只掌荆豫司雍四州,目前来看还是薄弱了些。还是再等等!”郗超的父亲郗愔在第一次诏令的时候,同时受命接掌了原郗昙的徐州兖州诸军事。
“君之父,恐怕未必赞成你我共议之大计!”桓温性格谨慎,对于郗超的父亲郗愔是否会支持自己,并没有把握。
“此事超自有定计,必让南郡公如愿以偿!”郗超这个时候可不想让桓温和自己的父亲产生什么不愉快。
家族的兴衰,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的时候是无法说服对方的,只能以结果论。
……………………
躺在床上养病的谢安,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和他同样卧病在床的王羲之的信。信中多是埋怨他没有阻止谢万和郗昙领军一事。
听说了谢万和郗昙二人全军尽墨的消息,一向只顾游山玩水,不问政事的王羲之也是一病不起。
琅琊王家,怎么可能真的不问政事?何况谢万和郗昙与年龄是他们父辈的王羲之不只有亲属关系,交情更是莫逆。
信末,王羲之隐讳的提醒谢安,时移事易,当顺势而为。
另一封信是王羲之身居朝堂的堂弟尚书左仆射王彪之的。王彪之信里的内容很简单,他想让谢安探询一下桓温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什么条件下他才会接受领兵抵抗入侵的燕军。
(九十六)语出惊人
正在这时,王坦之王文度前来探病。王坦之见了谢安,也没有多客套,直接拿出了他父亲尚书令王述的信。信里的内容基本上和王彪之的差不多,是让王坦之去探询桓温的意思。
谢安和王坦之互相交换着看了几封信,最后决定,还是先去郗超那里探探口风。
谢安和王坦之来到郗超宅邸的时候,郗超正在桓温府上和桓温共商大计呢。但他为了躲避流言,对外都说是在家闭门为叔父守丧,不见外客。
郗超不见外客,但外客却不能不见郗超。不仅郗家在东晋名声不小,郗超更是从小就声名远播。
婚丧嫁娶,人情往来,你随了多少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随礼了。主人家不一定能记住你这个随礼的人,但没有随礼的人,主人的记性一般都是特别好的。
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赌主人家的记性如何。尤其是下位者更是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谢安由于谢万的事,其实宅邸也是这样,一天到晚乱哄哄的人来人往,他也是不胜其烦。
现在他到了郗超家里,也只能和王坦之一起躲在偏院。来郗超家里的和去他家里的人基本上是同一群人,让他们看到他谢安来到郗超家,恐怕又要平地起风波。
在这个已经人心惶惶的当口,能不引起更多的注意就不要引起更多的注意。
让谢安和王坦之没想到的是,他们在郗超家的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