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五)再攻洛阳
慕舆泥领军出征之日,大燕太师上庸王慕容评特意前来相送这位老部下。
发过誓言,杀过黑牛,喝过血酒,三万大军在慕容评和慕舆泥眼前,一队队的向洛阳进发。
大燕太师上庸王慕容评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即将出征的老部下。平北将军慕舆泥的脸上一片从容不迫的神态,其中还夹杂着些许兴奋之色。这种气度风范,与慕容评以往印象当中的慕舆泥不太一样。
“太师!”慕舆泥爽朗的声音,打断了慕容评的思忖。“此次乃是国战,大军集结,慢一些没关系,但一定要稳。只要我们不犯错,比拼国力,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我们。希望我大燕将士此战能够戮力同心,一举灭秦!”
慕舆泥的话让慕容评很明显的愣了片刻。“什么时候这个粗糙莽汉,变得如此通透起来了?”
慕舆泥的话,是在提醒慕容评,现在是燕国和秦国双方以消灭对方为目标的战争。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起内讧,以前争名夺利的一些小心思、小手段,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只有全国上下一心一意,这场战争才有可能顺利的取得胜利。
“如此良机,错过岂不可惜?灭国之功,又怎能假手他人?本王亲率大军在前,陛下和太保坐镇后方筹集粮草,太傅居中转运。我大燕君臣同心同力,此番秦国覆灭已成定局。”
在慕舆泥集结大军的这两天,已经确定下来由太师上庸王慕容评亲率大军西出走滏口陉入关中,太保大司空阳鹜坐镇邺城与范阳王慕容德一起向全国为大军征集粮草,太傅大司徒皇甫真负责把太保阳鹜和慕容德征集的粮草运送到前线的慕容评大军当中。
“希望能如太师所言!”漂亮话慕舆泥也会说,这一年来,他可没少读书,从一开始的请人念给他听,到后来自己能够通读兵书,下得苦功不可谓不多。
“要是太宰再多教自己几天,也许进步会更大!”在太宰太原王慕容恪的最后几个月当中,自己虽然和他朝夕相处,但慕舆泥还是觉得遗憾,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向太宰学习。
“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这样的感慨,慕舆泥每次读书的时候都会有。
“太师!”慕舆泥的表情突然极其认真起来,“当我的三万兵马现身崤函通道之时,关中必然得到消息,然后调集人马前来阻拦。”
意味深长的看了慕容评一眼,慕舆泥接着说道:“有苻柳苻廋二公相助,我们能坚持很长时!”
看着慕舆泥高大的身影上马远去,慕容评脸上泛起了笑容。“好个慕舆泥啊,也学会了说话转弯抹角了。这‘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你就直接说出来不就行了?”
虽然急匆匆的从邺城出发了,但慕舆泥并没有让手下的士兵日夜兼程的加紧赶路。在他看来,时间绰绰有余,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士兵和马匹过于劳累。
士兵们吃的也不是上面发下来的干粮,而是每天探马早早的出发,让前面经过的城镇关口提前准备好了的热汤热饭。如此悠然从容的出征打仗,别说是此次出征的士兵,就连慕舆泥也是第一次。
上次和太宰太原王慕容恪从洛阳撤军之时,放弃了所有占领的城池和土地,只保留了孟津关这一座黄河南岸的关口,目的就是给将来再次南攻洛阳留下一个渡过黄河的通道。
十几天之后,慕舆泥和他的三万兵马已经踏上了黄河南岸的土地。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阻挠,黄河南岸洛阳的东晋守军依然没有出来阻拦。唯一给慕舆泥大军造成了一些影响的就是黄河里比之去年多了的河水。
驻守洛阳的东晋军队早早就得知了燕国派三万大军再次向洛阳杀来的消息。他们之所以没有出兵阻拦,不是他们不想,实在是有心无力。
此时驻守洛阳的是陈郡谢氏这一代中的领军人物:谢安。
当几个月之前桓温获封大司马、尚书右仆射、都督天下诸州中外诸军事及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加九锡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是代替皇帝司马丕任命弟弟桓冲接任中领军中统军的职位,从而彻底掌管了都城内外的禁军。也彻底把皇帝和都城建康内文武百官的性命捏在了自己的手中。
王羲之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于病榻之上,给谢安写了最后一封信,之后,也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信中他让谢安以家族的存亡为己任,不争一时之长短。
而在桓温稳定了都城建康之后,派谢安驻守洛阳,任命之时说是为了让他方便寻找谢万的尸首,以全兄弟之情。如此厚意,谢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