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七)匈奴右贤王
当王猛和慕容垂带领着他们招募的新军与匈奴左贤王刘卫辰的队伍相遇的时候,新军的人数已经将近达到了十万。
其中从监狱当中释放的囚犯就有一万多,王猛把他们全部交给了慕容垂去率领。
在离开都城长安之时,慕容垂就向王猛建议,新军的训练,不要依照常规。此时打仗,闻鼓而进,闻金而退。就是听到战鼓声就是前进,听到敲锣声就是撤退。而慕容垂却建议王猛把新军训练成听到战鼓声就撤退,听到敲锣声才是前进。
王猛听了慕容垂的建议,却是稍作思考就同意了。
而在与匈奴人相遇之前的几天,慕容垂更是建议王猛让新军把军服换回普通老百姓的服装,只有他率领的囚犯们仍然穿着军服。
没想到王猛听了他的这个建议也是欣然同意了。
…………………
独孤刘卫辰这边也提前几天就派斥候探听到了王猛和慕容垂率领的新军不过是刚刚招募来的老百姓。从开始招募到赶来与他们对阵,一共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其中还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路上行军,根本就没有机会接受训练。
独孤刘卫辰对王猛和慕容垂两人非常忌惮,所以很是犹豫要不要与他们率领的这支新军正面硬碰。
可匈奴右贤王曹毂却对这支新军嗤之以鼻。在他看来,百姓就是百姓,战士就是战士,想要把百姓变成战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几场硬仗是不可能的。
他见独孤刘卫辰畏缩不前,就想在独孤刘卫辰面前争一争面子。毕竟他这个匈奴右贤王的名头不如独孤刘卫辰这个匈奴左贤王的响亮。可如果他能够击败让独孤刘卫辰都害怕的两个人同时率领的军队,那他的名头可就要盖过独孤刘卫辰了。
而面对一支由老百姓组成的,还建立不到一个月的军队,他怎么想也不觉得自己会输。所以他就很自信的要求率领自己的部下去打这个头阵,让王猛和慕容垂看看匈奴战士的勇猛。
曹毂主动提出前去试探前来营救苻坚的这支新军战斗力如何,独孤刘卫辰当然是求之不得。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被王猛和慕容垂消灭了主力之后,自己的势力被曹毂趁机抢走,所以才畏缩不前以求保存实力。现在曹毂主动请战,他怎么可能拒绝。
不过姜才姜致远还是提醒了曹毂一下,不要过于轻敌。两军交战,犯错少的一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战败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错误。
姜才姜致远记得当初他们二十几个人一边喝着野菜羊肉粥一边听着自己主公讲述的一个故事。
“少了一颗钉子,掉了一只蹄铁;掉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死了一个国王;死了一个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当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把姜才姜致远他们笑的不行。他们总觉得这种事情只会存在于故事当中,不可能发生在现实当中。
可当姜才姜致远跟随马阙和陈泰他们一起在十四部落联盟当中训练新兵和经过的几次战斗来看,发生这种事情真的是太正常不过了。
不管新兵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表现的多么出色,当身处真正的战场上时,看到对面冲向自己的敌人,他们的大脑就会变得一片空白,平时训练当中所学习的东西就全都想不起来了。
任凭他喊破喉咙,那些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也完全听不到他的命令。他们不是紧张的连羽箭都搭不上弓弦,就是在他还没有发出射箭的命令之时,一股脑的就把箭囊当中所有的羽箭都射光。
而敌人不过才只行进到他们的视野当中,远远没有进入弓箭的射程之内。
那一次他跟随主公带领他训练的新军攻入高句丽境内,要不是在大雪封山的冬天,要不是准备充分,要不是事先挖出的两人多深的壕沟挡住了前进的敌军,要不是主公冷静的带领后续人马及时的用箭雨压制住了敌军前进的步伐,给他们争取到了重新领取羽箭的时间。
那与高句丽人的第一战,恐怕就是他和他所训练的新军的最后一战了。
虽然事后主公并没有责怪他,还宽慰他说第一次上战场,犯这种错误很正常,不要过于苛责部下的新兵。
可是他在那场仗之后还是哭的不能自已,差点想一死了之。其中有委屈、有自责,更有后怕。如果因为他的新军所犯的错误,令主公陷入危险境地,他就真的是百死莫赎了。
好在他训练的新兵们知耻而后勇,在之后的战斗中奋勇当先,把第一仗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