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一)礼下于人
华阴杨氏家族的族长杨明和羌人领袖姚苌在见到范阳王慕容德,双方互相施礼之后,首先送上的是一份礼单。
如果是在蓟城的家里,范阳王慕容德不能太直接,还要客套一番,推让拉扯几次才能收下。可现在是在劳师远征的大军营盘里,就没有必要弄得那么虚伪,直接点才是军人的做派。
杨明和姚苌送礼给他,肯定是有事相求,不看看礼单里都有什么,礼物的轻重,他又怎么能够决定要不要出手相助?所以范阳王慕容德也不客气,接过礼单就打开来看。
这份礼真的不轻,看内容就知道最少得装上十几车,也不知道杨明和姚苌是从哪里弄到的这么多东西。同时还有一份是送给太师上庸王慕容评的,相比较送给他的,肯定是只多不少。
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是送礼的?之前皇叔慕容评让他给这两个人一些颜色看看,现在是没法按照设想的来做了。把礼单揣进怀里,范阳王慕容德笑着问杨明和姚苌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尽管说来听听。
杨明和姚苌的要求也很简单。因为之前在燕军攻打长安城的过程当中没有帮上什么忙,也没出多少力。所以他们俩才送上重礼,用来弥补过错。而他们提出的要求只是想见见杨明的儿子杨方和姚苌的弟弟姚硕德,嘱咐下他们要为太师好好效力,然后再回去整顿人马,来与太师汇合。
这个要求的确很简单,慕容德也很能理解。因为之前答应里应外合拿下长安城的承诺没有兑现,他们俩是担心皇叔慕容评对这两名人质下手惩戒,所以先送份厚礼让他帮助美言几句,缓缓郏。
而所谓的看看儿子和弟弟,嘱咐他们好好效力,不过是客套话,他们真正的目的想看看这两个人在这里有没有吃苦头。
既然大家心照不宣,慕容德又坦然的收了人家的厚礼,也就有必要帮帮忙。再说这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动动嘴皮子的事,又不困难。
既然明白了两人此次前来的主要目的,那慕容德也是个爽快人,当下就起身去向皇叔慕容评请示,让作为人质的杨方和姚硕德来和他们见上一见。
杨明和姚苌被留在范阳王慕容德的营帐里面等着慕容德的消息。
慕容德出了自己的营帐,就看到了三十几辆满满的装着各色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的大车。他按照礼单上所写的内容,让手下人把自己的那一份搬进自己放置个人物品的营帐当中。
这时候行军大仗,其实和旅游也差不多。因为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所有的个人物品都要随身携带。最低层的士兵也就罢了,只需要携带个人的生活用品就行了,最多是一年四季更换的服装。而像范阳王慕容德这个级别的就不同了。
他在家里有仆人侍女伺候,行军打仗当然也不能亏待了自己,这些人都要跟随着一起来到军营当中。还要有专门的厨子、医生和马伕。
对他们来说,行军打仗和在家里的生活标准要一样,如果相差太大,那他们出来拼命又是为了什么?没有带着大量的歌姬就算他对自己很刻薄了。
所以在军营当中有很多营帐都是给范阳王慕容德自己用的,或者是给他的随行人员住的。这些沿途搜刮来的礼品,自然也有固定放置的地方。
礼物范阳王慕容德肯定是笑纳了,出征以来,收礼又不是第一次。而杨明和姚苌的要求,他其实就能做主,去见慕容评也不过就是走个流程。让杨明和姚苌觉得他做的这件事,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风险大到,那份重礼都不一定能够弥补。
这就是故意卖人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即使对于当事人只是举手之劳的事,也要故意装做为难,一定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让托请之人奔走劳碌,这样才能显示出这个人情的重要。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大燕太师上庸王慕容评看了杨明和姚苌二人的礼单,也明白二人是因为之前的事,心中有鬼,这份礼单有将功赎罪的意思在里面。
因为将来还要依靠这两个人帮忙联络其他各个世家大族的族长,让他们共同出力为大燕国稳定关中,所以慕容评现在也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就点头应允让两人去见见作为人质的杨方和姚硕德。
得到了慕容评的允许,慕容德安排杨明和姚苌去见了他们两人作为人质的儿子和弟弟。
杨明和姚苌见自己的儿子和弟弟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心里的石头就落了地,安慰了两人一番,又说了一些家长里短的话,然后才一边对慕容德千恩万谢,一边含泪离开了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