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忠辉:“今天讲关于瘾疹的用药。瘾疹为一种皮肤过敏性疾病,是因皮肤出现鲜红色或白色风团,时隐时现,故名瘾疹。俗称“风疹块”。其特征是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皆可患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荨麻疹”
病因病机:
1.风寒袭表风寒外袭,蕴积肌肤,致使营卫不和而发病。
2.风热袭表风热袭表,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
3.肠胃湿热肠胃湿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或因食鱼虾荤腥发物,或有肠寄生虫,以致湿热内生,逗留肌肤,亦可发生本病。
4.气血两虚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或病久气血耗伤,因血虚生风,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所致。
诊断要点:
发病突然,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局限性的风团,小如芝麻,大如豆瓣。多呈鲜红色,或呈淡黄白色。损害数目常随搔抓的刺激而扩大、増多,有的融合成环状、地图状等多种形态。风团一般迅速消退,不留痕迹,以后又不断成批发生,时隐时现,自觉灼热,瘙痒剧烈者,即可诊断为本病。
具体的辨证论治大家说一下。”
林素芬:“我来讲第一种类型,风寒袭表证。
临床表现:皮疹色白,遇冷或风吹则加剧,得热则减轻,多冬季发病,苔薄白或薄黄而腻,脉迟或濡缓。
治法: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
首选药: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方解:本品中桂枝外散风寒以解肌表,内通血脉而利血行故为主药。辅以白芍敛阴和营,并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二药配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表邪得解,里气以和。生姜助桂枝以散表邪。大枣助白芍以和营卫,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之功。”
龙竞妍:“我来讲第二种类型,风热袭表证。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风团色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或呕吐、腹痛,遇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宣肺清热。
方药
首选药:桑菊感冒片(合剂、丸)
药物组成: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芦根、甘草、薄荷。
方解:本品中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清散上焦风热共为主药。薄荷协助桑叶、菊花散上焦风热。桔梗、杏仁升降并用,解肌调肺,以助桑、菊祛邪。连翘清透上焦浮游之热,芦根清热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辛凉透表,宣肺清热之功。”
陈震:“我来讲第三种类型,肠胃湿热证。
临床表现:皮疹色赤,发疹时可伴有脘腹疼痛,神疲纳差,大便秘结或泄泻,甚至恶心呕吐,苔黄腻,脉滑数。部分患者有肠寄生虫。
治法: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方药
首选药:防风通圣丸(颗粒)
药物组成:黄芩、石膏、桔梗、防风、当归、大黄、麻黄、芒硝、川芎、白芍、薄荷、连翘、白术、荆芥穗、栀子、甘草、滑石。
方解:本品中麻黄、荆芥、防风、薄荷、桔梗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祛。石膏、黄芩、连翘、栀子清解肺胃之热,大黄、芒硝泄热通便,滑石清热利湿。以上三组药物配伍,使里热从二便而解。更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诸药协同,解表而不妨里,通下而不碍表。从而达到表里双解的目的。”
林舜吟:“我来讲第四种类型,气血虚弱证。
临床表现:风疹块反复发作,延续数月或数年,劳累后发作加剧,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
1.首选药:两仪膏
药物组成:党参、熟地黄。
方解:本品中党参补脾益气,熟地黄滋阴补血,二药合用共具气血双补之效,为治疗气血虚弱的平补之剂。
2.参考药八珍颗粒(丸):本品药物组成为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党参、茯苓、白术、甘草。
3.鉴别用药两药功效基本相同,可交替使用,亦可配伍使用,以加强补益气血之功,但从药物组成上来看,后者药力强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