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龙山明月刀 > 第103章 南征被困

第103章 南征被困

独孤库者,独孤库者是云中郡人,与杨玉昌本是同乡,祖籍是武侠的传人,善用一杆方天画戟,这次南征,独孤库者在长孙帐下为校尉,为南征大军开路助攻,要不是连阴雨天气,行军受阻,小将独孤库者很可能攻克襄阳,占领荆州,突破长江防线也未可知。虽然独孤库者年轻时未能攻克襄阳和荆州,30年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门三朝三皇后的独孤信,攻克了荆州,并在荆州经营数年,在此地民众中留下了很高的威望,是南北统一前为最后统一国家,作出较大贡献的将领之一。

一路上,因天气阴雨连绵,道路泥泞,玉昌行军缓慢,而军士染疾者也占了十之二成,玉昌让兵士备了大量生姜,辣椒、花椒,煮姜汤让兵士喝了驱毒驱寒,一边增加雨具衣被,昼夜赶到了南阳,那时长孙看文帝生命垂危,攻襄阳城已不可能,便命少量军士围城,大部北撤,到了荆门一线,玉昌在南阳稍微休息,时阴雨方歇,士兵疾病也得到控制,然后,率军南下荆门伴驾文帝,来到荆门,见文帝身体极度虚弱,身上四肢和脸上生了红疹,高烧不退,太医守在榻前诊治,用了很多方子,服了不见好转,玉昌来见文帝,文帝问了东线东路军战状,玉昌报说扬州已拿下,攻寿阳遇雨受阻,命单文守扬州造船,文帝点头称玉昌治军有方。

将攻襄阳重任委以玉昌,玉昌见中路军状况,本想建议文帝撤军,返洛阳休整待来年再战,文帝坚持拿下襄阳,大军南征,耗费粮草资金无数,不能无功而返,拿一城算一城,于是,玉昌只好下令,再率大军南下,与长孙部会合,合攻襄阳。

来到襄阳城下,玉昌了解战况,询问长孙襄阳因何久攻不下,长孙道:“襄阳守将乃原南朝攻汉中下南阳的沈攸之,颇通战略战术。”文帝亲自南征率军首战荆门,长孙建议,荆门乃南朝江陵和襄阳门户,可采取围而不攻,围城打援之战术,围住荆门不打,南朝自然派兵来援,主力在荆门以东设伏,击退沈攸之的增援之敌,耐何文帝急攻心切,听信南阳王元或之言,两日便杀了荆门偏将陆增,守将萧成率兵南逃,退入襄阳,与沈攸之合守襄阳,沈攸之防守严密,久攻难下之际,又遇阴雨天气,我军不习潮湿环境,染疾者众,圣上也因此染疾。

玉昌听了此军战况,认为此次出兵过于仓促,准备不足,断难渡江南下,此时圣上病危,军心涣散,疾病缠身再攻襄阳,即使攻下城来,也无太大意义,为保守实力,应速北还,待圣上龙体康复,大军士气恢复,准备充分,一举南下灭江南。然中路军主帅是元或乃孝文帝亲兄,坚持听圣上之言。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襄阳,于是,玉昌与元或又来到襄阳前线,见士兵个个面黄肌瘦,病弱无力,营寨外哨兵无精打采,到了中军大帐,长孙、宇文护、文静、于以胜等见玉昌来了,像见了救星一样,但有元或在侧,又不敢过分表露,玉昌与元或建议,是不是召开一个敌情分析会,大家议定一个攻城方案,然后集中兵力,鼓舞士气,合力攻城,元或同意,让长孙立即通知众将来大帐议事。

众将聚齐之后,首先由长孙通报了攻城情况,从八月份初攻城,合围城已将近月余时间,我们初定用火攻,采取火攻城方式,但不想正要实施之际,突然阴雨连绵,火攻计划落空,现在,沈攸之与萧成合兵一处,襄阳城防坚固,粮草从荆州沿水路一直供应城内,因此城内未因围困而造成粮食短缺。沈攸之和檀道济都是江南名将,前期我们在汉中除掉了檀道济,南朝皇族后悔莫及,后以此为教训,善待将士,尤其江淮,反正之后,对江北防务高度重视,对将士优待,守城将校待遇提高,又培育了一批忠诚死士,沈攸之是老将了,尤善困守,我等只能智取,不能强攻,强攻无法取胜,长孙说完,玉昌听说围城三十日,未断敌粮草,属于无效围攻,切断粮草供应是首要前提,切断粮草,必须切断水路, 而水军刚刚组建远在扬州,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宇文护宇文静主张夜袭强攻,采取坑道作业,破城。他们恨不得立即冲进襄阳城,杀了沈攸之为炎宁和单虎报仇。其余诸将均不赞成强攻,同意智取。

在小小襄阳城外,魏军一愁莫展,玉昌与元或次日巡城,绕城踏查。襄阳城两面环水,一面环山,当日关羽攻襄阳,曾用水攻,水淹七军。后世守将为防止水淹,沿白河和汉水疏浚了诸条水道,用两河水攻可能性也不大,而汉水江宽水急,无大的舰船无法阻挡南朝水运船只。查看一日,回到中军又议。玉昌征求元或的破敌之策。元或言道:“我军远道而来,虽说兵分三路,而有实际进展的只有中路军,东路、西路均未展开,中路军受阻与东西两翼未能攻取镇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