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快过年了,巧云请家政公司的人把家打扫了一遍,坐在窗明几净的家里,她心情舒畅。
前些年,她舍不得雇人,张少峰又指望不上,所有的活都堆在她一个人身上,累个半死。
这两年,她看开了,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身体才是第一位的,累坏自己谁也替不了,况且雇人的那几个钱,用在哪儿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过年回婆家的东西都买好了,吃的、穿的、用的,要有尽有,她老早就给婆婆打电话,告诉老两口过年什么也不要买,把家打扫了就行。
但有一样东西巧云没有买,这个每年张少峰买,那就是鞭炮。对于放鞭炮的习俗,巧云还专门从网上查了一下它的来源。
书上说是来源于年兽的传说。传说古代有一种怪物,每当春节时期,就会出来作乱,危害人间,这时候一名勇士,为了驱赶这种怪兽,就研究出了“爆竹”,也就是鞭炮的祖先,通过爆竹的爆炸声,人们发现可以吓跑怪兽。于是从那时候起,每到春节时期,或者重要的节日时,人们都会通过放鞭炮来驱赶霉运,迎接喜讯。渐渐的就演变成了一种习俗。
春节放鞭炮,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也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在农村老家更是兴盛。巧云发现,每年给公公买什么东西都不如给买鞭炮高兴。
老爷子看到鞭炮就乐得合不拢嘴,时不时自己出去放几个小炮,开心得像孩子,所以张少峰每年都会买一后备箱。
说不让公婆准备年货,其实老两口准备得并不少,过了腊月初八,老两口就开始忙上了,炖鸡、炖肉,做烧猪肉,婆婆还做各种面食,过年吃的,给他们和姐姐家过年拿的,他们每次回家时,也是满满装一后备箱。
巧云在家里忙,张少峰每天照样去公司,有时候催账,更多的时候是和几个狐朋狗友喝酒、打麻将,每天在工地的人,是在家里坐不住的,即使外面没啥事也会跑出去,仿佛很忙的样子。
账该催的也催了,不给的依旧要不回来,没有办法的事情纠结也没有用,压力需要自己慢慢化解,要不然天天发愁,早就愁死了,所以说,没有好的心里素质,就不要当包工头。
张少峰一家每年腊月二十七、八回村里,回村之前,他一定回去看望两个老人,帮他们干点活,这两个老人就是马明的父母。
说来话长,其实马明也是农村出生,父母之前全在农村,马明发财了,就把父母接到市里,那一年,马明给老人买了一套楼房,一楼带一个小院。
马明没时间给老人装修,就让张少峰帮忙,帮忙买材料、找工人,直到把房子装修好。房子装修好了,老人搬了进去。马明又要重新改造小院,张少峰又给找人把小院的土换了,搭了一个小凉亭,种了葡萄树,其余的地方还可以种菜。
干这些活,张少峰都没要钱,还搭上人工,马明没说什么,但老俩口对张少峰赞不绝口。
在给老俩口干活时,张少峰发现,两个老人并不快乐,离开农村,来到市里,孩子们都不在一起住,人生地不熟,小区里住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每天上班来去匆匆,老俩口都不认识,加上马明一年大半时间不在市区,马东又天天在养殖场,所以老俩口虽然生活条件很好,但很寂寞。
每次张少峰干活,老俩口特别高兴,经常留他在家吃饭,张少峰有空了也会陪两个老人聊聊天,因为都是在农村长大,共同语言特别多,三个人还很能聊得来。
老两口搬进去的第一年春节前,张少峰去看了两位老人,给老爷子带了两瓶好酒,还从村里买了两只大公鸡,买了好几条鱼,还有农村的一些特产,老两口虽然有些不好意思收,但看得出很高兴,其实说实话,当时去看两老人,主要是冲着马明去的,张少峰还想从马明那里揽一些活。
可第二年去时,他的想法变了,那一年,他又去看两位老人,依旧拿了不少东西。他去的那天,一进院子,看到马明的父母正在打扫家,马明的母亲70多岁的人了,爬上爬下在擦玻璃,张少峰看了,眼睛一热,他想起了自己在农村的父母,虽然自己和姐姐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老两口还在农村,辛苦地守着那个老院子,每年她和姐姐都会给父母一些钱,但他们还是舍不得花,而他们除了给钱,好像什么也帮不了父母。
那天,张少峰帮马明的父母擦了玻璃,收拾了院子,两个老人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老太太亲自下厨,给张少峰做了几个家乡菜,老爷子拿出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招待张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