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包工头那些事儿 > 第27章 回家

第27章 回家

第二天上午,张少峰先去了单位,姐姐说要给家里带一些东西,早晨上班时拿到了单位。

他去单位后,先打了几个电话,把工地上的事情安顿了好,拿上张少茹给带的东西,姐姐给父母带了不少东西,够爸妈用一阵子,他什么也没买,直接开车往回走。

张少峰回到家,父母还在互相怄气。他一进家,母亲就拉住他评理,还是那天和他说的话。

母亲说完后,冲着父亲说:“你觉得你有理,今天你就说出来,让少峰听一听,到底是谁的错?”母亲总是得理不饶人,可家是个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我不说,我哪能说过你?”张少峰父亲赌气说,其实也是说出一个实情,他平时沉默寡言,张少峰母亲能说会道,他说一句,她说三句,所以他对她的方法是闭嘴不说,让她干着急。

“看看你们都多大的人了,就像小孩儿,老来伴,本来我们不在身边时,你们两个人有个照应,你们倒好,天天吵来吵去,有啥意思?”张少峰晓之以理。

“我要跟上你去工地,家里我是待不下去了!”张少峰父亲想起叫儿子回来的目的。

“快领走吧,一天在家一句话也不说,每天就像谁怎么你了!”张少峰母亲又生气了。

“行,我下午带上你走,咱们吃了中午饭再说,先做饭吧,我早饭也没吃。”张少峰故意转移两个人的注意力。

一听儿子还没吃饭,老两口马上不吵了,他们异口同声问张少峰想吃什么?赵少峰说想吃烩酸菜。

张少峰父亲和母亲相跟上去了东厢房,那是他们的厨房,老俩口商量着要怎么做,仿佛两人不曾生气过,张少峰看着,忍不住笑了,真是老小孩。

平时老两口在家,总是张少峰母亲做饭,但家里有第三个人时,一般都是张少峰父亲做,张少峰母亲说,人一多她就心慌。

张少峰的父亲年轻时,是四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好厨师,每次谁家办红白事宴,就请他给做饭,每次一、二百人,只有两个厨师。

他做饭属于无师自通,从来不看菜谱,都是自己琢磨,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赋吧,现在张少峰和姐姐都烧得一手好菜,也许就是遗传了父亲基因。

张少峰看着父亲在厨房忙碌,忍不住想:父亲在厨房的斗室间,为他们的童年增加了无限色彩,父亲做的菜,虽非饕餮大餐,只是乡土风味,也一样让你能大快朵颐!

上学时,张少峰的同学们都愿意随他回家蹭饭,每次他父亲做的菜,都会被同学横扫一空!后来他和姐姐陆续离家了,每当到了节假日,厨房就成了他父亲的专属领地,即使子女们闯入其中,也不能剥夺父亲的指挥棒!

虽离家乡不是很远,但回家的日子还是寥寥可数,每次回家进去父亲的领地,他们几个人都会在父亲的“巡视”之下做菜!有时想想,不善言谈的父亲尽心做的每一道可口的饭菜,不就是他爱子女、疼儿孙的一种表达方式吗?

“快拿碗筷!”张少峰妈妈端着一盆菜进来,一边喊正在愣神的张少峰,烩酸菜已经做好了。

说起烩酸菜,是张少峰家乡的一道家常菜,从张少峰记事开始,每逢秋天大白菜丰收的季节,村里家家户户都会腌它个几大瓮,算是为过冬储存的“蔬菜”了。

在他的记忆里,被腌制的白菜一般有两种,早先腌制的是一种长白菜,叶子绿绿的,腌出来的酸菜有点发黑,后来随着白菜品种的增多,腌一种叫“抱头白”的白菜比较多,这种菜叶子是包着的,帮子大,叶片发黄,腌出来的酸菜自然颜色浅一些,而且相对好吃些。

那个年代的农村,是没有什么新鲜蔬菜的,几乎天天烩酸菜,吃得反胃,但又无可奈何,尤其是小孩子,简直是噩梦,张少峰上大学后,他有一段时间拒绝吃酸菜,不是因为不好吃,而是本能的抗拒!

小时候,最令人难忘的是用冬天刚宰了猪用新鲜猪肉烩上一大锅腌好的酸菜,这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杀猪菜”,那个味道是整个冬天最值得回味的美味。

儿时的烩酸菜不好吃,是因为没油水,自从张少峰学会做饭后,他认为做好烩酸菜的精髓在于多放一些猪肉,而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肉,平时哪舍得顿顿饭都放肉?而杀猪这一天则不同,一大早邀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把家里的猪吆喝出来,捆绑、放倒、放血,家里的女人们已用大锅烧好水,此时几个人把猪架在锅上,褪毛、清洗,收拾干净,把猪头朝下高高挂起,进行分割。

割到脖子处,那里的肉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