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包工头那些事儿 > 第34章 意外

第34章 意外

北方的五月,天气逐渐暖和,万物复苏,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忙碌开了,5月是最温润最清爽的,一走进,便被一种惬意的气息润了心脾。

张少峰的工地全面开工,又招了一些工人,而他也更忙了,每天早出晚归,用巧云的话说,家成了旅店,只是晚上回来睡觉的地方。

即便有三头六臂,张少峰还会顾此失彼,有些事儿真是做不过来,他决定雇一个项目经理,替他分担一些,在几个工地跑一跑,虽然说二蛋和小舅也很尽心,但毕竟他俩没多少文化,全靠感情办事,缺乏专业知识。

他向几个同行说了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给推荐一个人,他准备每个月给12000的工资。

这个时候,经验丰富的大部分已开工,而且这个工资标准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些低,但张少峰只能给这些了,他特别清楚,依他自己的性格,即便雇上了,他也无法放手,还会亲力亲为。

巧云说他就是劳碌命,他认为自己还是缺乏管理能力,办不成大事,办大事的人都是让别人干活,而不是亲自干,但性格使然,这也是改不掉的。

有几个同行给他介绍来几个,但都是年轻人,眼高手低,干不了多少活,还不想吃苦,心气还很高,这也许是年轻人的通病吧。

“在社会上磨炼上几年就好了。”张少峰想着,把这些人都打发了,他是要给他干活的人,不是要祖宗。

找来找去,终究没有一个合适的,张少峰决定暂时缓缓再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找下不合适还不如不找。他又给二蛋和小舅开了个会,让他们上点儿心,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让他们做主,不用凡事都请示他。

他一再强调安全问题,工地所有人员必须规范施工,不能偷工减料,不能投机取巧,不能怀侥幸心理。

大部分工人挺听话,但有些工人还是没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年轻人,甘肃工人老杨的二儿子就是一个。

一娘生九子,个个不相同,老杨的两个儿子虽然是双胞胎,但秉性大不相同,老大忠厚老实还勤快,老二与老大恰恰相反,油嘴滑舌,好吃懒做,老大结了婚,孩子也有了,老二却连媳妇在哪里都不知道,本来老杨家在当地十里八乡穷得出名,再加上儿子不争气,连个说媒的人都没有。

今年老杨实在看不下去,就带二儿子一起出来打工,他想儿子出来锻炼锻炼也许会有所改变。起初,二儿子不同意,后来老杨软硬兼施才带了出来。

老杨还指望他出来有所改变,可这孩子出来算是见了世面,每天心痒痒的,老琢磨着出去玩,干活心不在焉,常常走神,老杨一边干活,还得操儿子的心,好在干活这些日子并出现啥差错。

这天,张少峰来到马明的牧场,正和小舅商量着改进牛棚的事情,怎么才能让牛棚冬暖夏凉?正谈着,忽然二蛋打电话:“少峰你在哪里?出事了!”

张少峰脑袋“嗡”的一声,惊出一身冷汗,赶紧问:“出什么事了?人有事吗?”搞工程,就怕出事故,出了事故,就怕有人员伤亡,这是包工头们的共识。

“有,老杨的儿子!”二蛋今天不知怎么了,成了问答机器,问一句答一句,把张少峰急死了。

“快说,老杨儿子怎么了,你他妈不能一次说完整吗!”张少峰爆了粗口。

“少峰,你别急,没事,老杨儿子从楼梯上摔下来,崴了脚,不知骨折没,刚送到医院。”本来二蛋想吓唬一下张少峰,听他急了,不敢再造次,简单说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老杨儿子最近出去联系上了一个足疗店的女孩,每天收工后,偷偷去和那个女孩约会。那天中午,工地收工后,他上楼换衣服,张少峰他们搞小区硬化和绿化,工人们就在小区一栋楼房里住着,老杨的二儿子从二楼下来时,不小心踩空了楼梯,滚了下来,崴了脚,当时就动不了了。

工人们赶紧给二蛋打电话,二蛋过去后,安顿两个人陪着老杨父子去了医院,他赶紧给张少峰打电话。

张少峰听到人没事后,长出一口气,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下来。按理说,不在作业中受伤张少峰不应该管,但他还是决定回去看看。

牛棚的事情还没说出一二三,张少峰交代小舅几句,开车直奔市里。二蛋说,老杨他们在市里的骨科医院,张少峰先给武建华打了电话,得知他爱人今天正好上班,随后他又给老杨打电话,让他过去找他武建华的爱人,就说张少峰让他过去找。

等张少峰去医院时,武建华爱人已经带老杨他们拍了片子,他们正在等片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