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第二天,早上五点,天空微白。
王一方早早起来洗漱,换上干净的白背心,双臂平举于胸前,大腿平行于地面,跟往常一样扎着马步,又是一天该锻炼的时间。
王一方开始气沉丹田,迅速吸气三秒,慢慢呼气大概十秒,如此反复,达到体内血氧循环的极致平衡。身体开始发热,就算是微冷的凌晨,汗水也止不住地从皮肤渗出。
在坚持了三十分钟左右,王一方吐出一口浊气,开始平稳地向前挥拳。
每一拳都带着汗水挥洒在空中,随着体温的升高,汗水逐渐变成了蒸汽,不断从体内冒出。拳头周围的气流也被带动了起来形成拳风,如果仔细看这股气流随着拳头的向前挥出,在拳头前方的真空区域形成气流的回旋,不远处的报纸隐隐在吹动。
每一次拳头的出击都会拉扯着手臂肌肉的挥动,看似轻飘飘的一拳,却蕴含着极大的能量让王一方的全身肌肉不断地颤抖,但却不因此失去原来的平衡。
拳头充分的发挥使得身体轻盈了许多,王一方开始活动自己的腿部筋骨,左右拉伸,上蹿下跳,准备开始锻炼腿部。
以一腿为中心,定立在原处,形成支撑点,另一腿微微弯曲并向后移动,突然通过大腿的发力扯动肌肉带动整个小腿向侧前方踢去,如此反复,每一次地踢的动作都要比之前的力量和速度多百分之10,随着力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直至达到身体的极限为止。
一条腿感觉锻炼地差不多时,便又以此腿为中心,另一腿如此照做。在王一方的不懈努力下,原本已堆积少许灰尘的地面上被脚风带出两个正好对称相交叉的半圆,这足以说明力量控制的如此精妙。
时间已过去一个小时,当然这些都是前菜,真正的锻炼这才开始,针对于腹部的核心才是重中之重。
腹部的核心,也就是传说中的丹田。
丹田就是位于腹部肚脐眼以下一寸三分之处,《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篇》记载着这样的传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是说真人精气神凝聚合一,不增不减,以至于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而这,恰恰也正是大多数古人对于真人,最普遍也是最核心的向往和追求。
古人追求那些玄妙的力量,一是修养于内,二则假托于外。
所以修真一脉,途径也无非两种,内丹与外丹之法。
所谓内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内在的养气、吐纳、德行等方式,自身培育出一种“功德显化”凝结于丹田之中;但是世上修真之人无数,真正有德行有心境的只占极少一部分,大多数人在修行、修真这一条前途未知的路径上,靠的是“外丹”之法。
既然是外丹,自然求诸于外,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金石,配制成药饵,以之为载体,用有招无,把阴捉阳,做成长生不死的金丹之法。
那么,在历朝历代,是否真的有人通过修养身心的方式达到了那样的高度呢?若说起最早以修真或者说“修仙”出名的历史人物,首推秦始皇嬴政无疑。
历史记载嬴政重用当时的方士徐福(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命他收集四方珍宝,炼制仙丹灵药,还斥重金派遣他东渡日本寻找长生不死药,其最终目的就是练就“金丹”,也就是所谓的外丹。
这种方法似乎在唐以后的修真人士中逐渐成为了主流,上至皇帝国公、下至文人商贾,相当一部分人都对于炼丹一事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像是唐玄宗、李白这些名人都有着各自的一段求仙炼丹的历史。
实际上,古人炼制外丹,多是以珍稀金属为主、灵芝人参这类罕见药草为辅,再加以丹砂(含汞化合物)等调和。不用尝试,光是看着这些材料我们就能够轻易得知,通过这种方式炼制出来的“仙丹”,多半不仅百害无一利,而且可能危及生命,这也是许多常年炼丹服丹的人(尤其是历代许多皇帝,都有着御用术士炼制仙丹的传统),最终大部分寿命都不太长的症结所在。
所以一个真正想要修真的大能者,绝对不是将希望寄托于外,而是专注于自身的“得道成仙”。
丹田,作为人类的第二个心脏,但不论传说是否真实可靠,不论丹田是否真的存在,就目前理论来说一切肌肉力量来源的核心确实都要牵扯于腹部,支撑着人类一切生命活动。
老爷子对于这些传闻都是惜字如金,历史的真实性也基本无从考察,也只有王一方问起时才有兴趣谈上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