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永乐十年,皇城之外。
“哎,时隔五年,总算是再次归来。”
朱瞻圭望着金墙碧瓦,巍峨壮观的宫殿,由衷的叹了口气。
“王爷,你还在这里感叹什么,你应该想一想,等下如何跟皇上和太子交代。”
说话之人,皮肤黝黑,没有胡须,全身上下都是精壮的肌肉,一双手布满了老茧,再配上一股若有若无的海洋气息,一看就是经常在大海上漂泊的人。
“有什么好交代的?”
朱瞻圭看了一眼郑和,又看了看他。
“我和你玩捉迷藏,躲在你的货里,被人抓走了,又不是和你一起逃走,你不知道,是你的错。”
郑和说不出话来。
谁会相信,一个人能在一个盒子里呆上半年?
“你要注意安全,昨晚有不少人都在问你,我猜,这一次,一定会有不少御史,想要弹劾你。”
朱瞻圭挥了挥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要我谨慎,那就是你谨慎。”
“我带了一大笔金币回来,你们就带了点香料,象牙,珊瑚。朝廷花了那么多钱,才弄到这么点东西,你以为夏原吉会放过你吗?”
郑和的脸色,顿时变得无比的难看。
正如朱瞻圭所言。
朝廷花费如此大的代价,为他打造一支舰队。自己这一走,就是五六年,花了这么多钱,才弄到这么点东西。如果收益跟不上投入,那些大佬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想到等下还要去见那几位大人物,郑和用一种可怜的眼神望着朱瞻圭。
“王爷,不如分我一些如何?”
朱瞻圭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往旁边挪了挪,离郑和远了一些。
“郑的,看在我们关系不错的份上,我可以为你当挡箭牌,但是不能借给你,这可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没了这点钱,我怎么养得起这365个丫鬟?”
朱瞻圭,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孪生兄长,仁宗朱高炽的次子。
永乐五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朱瞻圭要求郑和带着他的财富去赚钱,却被拒绝了。
朱瞻圭大胆地从家里逃了出来,混在郑和的船队里,偷偷地跟在他后面,一直到他出了大明的地盘,他才敢现身。
接下来,他跟着郑和,在海上漂泊了五年。
郑和原计划永乐六年归国,却被朱瞻圭这位靠着贩卖货物发家致富的大将军给骗到了海里,又多待了好几年。
“陛下有令,召见郑和统帅!”
二人正在宫门外,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我一句,你一句,我一句。
“臭小子,我外公叫我了?”
听到朱棣见到郑和,朱瞻圭回过头来一把抓住小鼻子。
“公主殿下,陛下说,这孩子爱在外面飘,让他永远不要回来。”
朱瞻圭怒目而视,“为什么不早说?”
小鼻涕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样:“陛下说,如果你不想问的话,我也不会告诉你的,只会让你站在这。”
朱瞻圭脸色铁青,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不来就算了,到时候他会后悔的。
“哎哎哎,公主殿下,不要走嘛。”
眼看着朱瞻圭就要离开,郑和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一把将朱瞻圭抓住。
“为什么不走?要不要留下来?况且,我这一亿多两黄金,三百六十五个丫鬟,都要找个地方安置。如今天下大乱,若不是我提前准备,怕是会被那些无耻之徒,给抢走了。”
“我擦!一千万两银子!”
小鼻涕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看什么看!快来帮忙啊!”
朱瞻圭坚持要离开,郑和又不敢用太大的力气,生怕把朱瞻圭弄疼了,赶紧向小鼻涕求救。
小鼻子还在琢磨着一亿两黄金的价值,一脸懵逼的冲了上去。
带着郑和,一人搂着他的大腿,一人搂着他的腰,一人搂着他的大腿,一人把朱瞻圭抬进了皇宫。
“郑,你完蛋了,咱们的友谊到此为止,下次出海,我倒要看看,有没有人和你同行。”
“王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京师风雨飘摇,剑文的余孽又想要刺杀皇上,我担心你一个人。我们先进宫吧,等见过了皇帝陛下,我再送你回家。
“行了,这个姓郑的,撒谎也不害臊了,你给我等着,我不会放过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