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成农女之后 > 第18章 县城行

第18章 县城行

科举离现在的明家还有些远,明大郎是否会坚持读书,然后在科举的路上奔走,明二郎是否会放弃他的地主梦,转战另一个疆场,我们都不得而知,此次叙话只是在他们年幼的心灵里种下了一粒种子。

明家的当务之急是卖月饼。

次日一早,家里就热火朝天的忙起来了。

王氏和明大舅早已经出门去县城了。明大郎和明二郎在堂屋里吃早食,吃完就得赶紧去学堂。明氏和高氏将头天下午收回来的桂花冲洗干净备用,多余的摊开在簸箕上阴干。小王氏也已在厨房忙开了。

明老头和明二舅编竹篮。昨晚通过家里表决,青色和紫色的提篮各做三个,之所以没采用青紫相间的,是因为编的时候还要特地注意竹片的颜色,太麻烦了。

许嘉月一边剥花生一边想销售办法。她让小王氏另做几个月饼用来给客人试吃,再让明二舅削了几把竹签,然后见缝扎针的给大家培训吆喝语:“快来看一看,瞧一瞧,酥香的桂花月饼”,“月儿圆,月饼圆,家家户户都团圆,团圆就吃桂花饼”,“家人的团圆节,一家

人的桂花酥皮月饼”。并嘱咐大家,碰上有需求的客人,要请他们尝一尝我们的试吃月饼。

一切准备妥当,第二天比上次卖竹篮时起得更早,寅时就出门了,而且除了明老头和两个上学的小孩,其他人全部出动了。

许嘉月坐在明氏怀里直打哈欠。驴车不大,明大舅和明二舅坐在车辕上上,其余人都挤在车里。小王氏和高氏激动得不行,一路在预演到了市坊怎么吆喝才能吸引人,许嘉月刚要睡着,就被突然高亢起来的声音惊醒了。

她索性不睡了,支着头在窗口吹风。

天蒙蒙亮,外面可以看到影影幢幢的树林,穿过树林,天亮一些了,能看到车道旁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仔细往远了看,隐隐约约还能看到几户人家。

天大亮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城门了。城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或背着背篓,或挑着担子,还有不少推着板车的,赶着驴车或是牛车的不过几家,马车更是一辆都不见。

队伍慢慢的往前挪,到近前才发现,城门两边站着守卫,行人进城缴纳一文钱的入城费,凡携带货物的就要多加一文,像他们这种赶着驴车的则不算人头和货物,一律收取五文钱。

明大郎扔了五枚铜钱到钱篓里,守卫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进城就是一条宽阔的大马路,马路两旁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铺子,有卖包子的,有卖面的,有卖玩具的......距城门不远的地方还开着一家客栈,许嘉月看到客栈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

她努力思索自己到底忽略了什么,车子停下来了都没发觉。明氏将她抱下车,附近都是卖菜的、卖果的、卖竹编的等卖农贸产品的摊贩,大多都是自己家种了或是做了拉来卖的。

明大舅从车顶取下一张折叠桌,在占的位置上展开。许嘉月真是叹为观止,原来在这样古早的时代就有折叠桌了么?还以为只有现代那样的文明城市才有呢!

客栈......现代......酒店......

有了!

许嘉文终于想起来自己忽略的是什么了。她双眼发亮,扯了扯王氏的衣角,问她:“祖母,县里最大最好最有名的酒楼是哪家呀?”

王氏笑答:“最大最好的我不知道,但是最有名的肯定是满香楼了。”

许嘉文继续问:“满香楼做月饼吗?”

正按许嘉月要求,将一个月饼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并用竹签插上的高氏回答:“不做,满香楼不做月饼,只有糕点铺才做。”

“那太好了!我们去满香楼卖月饼吧!”许嘉月开心得像蹦起来,蓝海啊!一大片蓝海啊!

高氏手中的竹签差点将自己戳个咕隆,挺聪明一个孩子啊,怎么突然就降智了呢?

许嘉月来不及解释,催着拿了月饼和提篮带她去。

王氏出于对许嘉月聪明才智的信任,也不多问什么,提了个紫色的提篮,里面塞了盒月饼就要牵着外孙女儿走,许嘉月赶紧反手摸了个用来试吃的月饼,迈着小短腿跟上。

满香楼位于县城中心,市坊,位于县城东,王氏抱着许嘉月走过去花了小两刻钟。没错,许嘉月是被抱过去的,因为她腿短走得慢,王氏看着心急,干脆抱着了她走,边走变问:“你怎么就知道满香楼要买月饼?”

许嘉月就抱着王氏脖子,慢悠悠道:“不知道呀。不过他不买我们就说服他买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