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顺着明氏的视线看过去,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幕。
在许家,只有明氏对嘉月关怀备至,老三都不爱搭理她,别说买吃的了。公公和婆母更是不用提,那是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一个好脸色的。
自己虽说也喜欢小侄女乖巧可爱,但自己的孩子都顾不过来,哪里有空管别人,不过是平日里逗弄关心几句。
但嘉月的外祖母对她很是慈爱,嘉月也很亲近她。瞧小侄女那开心模样,想来外祖家的人都对她很不错。
或许,真的是自己想当然了。
沉默了良久,汪氏才回过神来。
她长舒了一口气,道:“既然你们都过得好,我也就不说了。只是你上回假装从我这借了八两银子,老三才还了我二两,我先给你。”
见明氏惊讶的看着她,接着道:“这几个月,老三有空就到处去给人做短工,碎石头、收稻谷、去镇上扛麻袋,他有一把子好力气,人家也愿意请他。”
明氏听了,点了点头,也不问其他。
汪氏见她这平静的样子,知道她是一点都不好奇,但还是道:“婆母最近给老三想看了个很有家底的姑娘,人家愿意带着丰厚的嫁妆嫁过来,只是他死活不愿意。”
明氏明白她的言下之意,许老三对她是有情义的,她当初奔着爱情去的,便也没算奔错。
错不错的都不重要了,她甜蜜过,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现在都已不想再提及。
汪氏从荷包里数出二两碎银,道:“我每次来赶集,都想着说不定会遇上你,便把老三还我的银钱都带上,没想到今天真让我遇上了。”
她将碎银塞到明氏手里,接着道:“下次他还我了,我再想办法给你。”
明氏收起碎银,又从荷包里掏出几个铜板,笑道:“多谢大嫂了。我没想到能遇上你,也没买什么吃的玩的,这几文钱,你拿去给嘉松和嘉红买几颗糖甜甜嘴儿。”
见汪氏想要拒绝,明氏将铜板塞到她手里,道:“我们虽不在许家村住了,但嘉松和嘉红他们与月宝还是兄弟姐妹,我给月宝的哥哥姐姐买糖吃也是应该的。”
话都这样说了,汪氏也就不再推辞。她收下铜板,道:“嘉松他们是嘉月的兄弟姐妹,我嘉松他爹也永远是她的伯父伯母,嘉月有什么事尽管回来找我们。”
明氏应下,思忖了片刻,又掏出两个铜板,道:“也麻烦你给嘉秋和嘉雨买颗糖吃。”
这次汪氏没有客气,她接过钱,又与明氏说了会话,两人便就此道别。
许嘉月再看到明氏的时候,她手中的糖葫芦都快吃完了。
明氏给她擦了擦嘴,三人加快脚步继续往卖家畜的方向走。
这条街不算长,没走多久就到了目的地。
“娘,看,大白鹅!”许嘉月扯了扯明氏的衣袖,提醒她。
石桥台阶上放着一只竹笼,两只大鹅被关在里面。
大鹅们羽毛雪白,脖颈细长,鹅冠红艳艳的,正发出“鹅鹅鹅”的叫唤声,看起来精神得不得了。
竹笼旁边坐着一个卖鹅的老妇人。
明氏上前去询问:“大娘,您这鹅多大了?”
“四个多月了,再养大半月就能下蛋了。”
许嘉月好奇,“都是母鹅吗?”
王氏敲了敲她的小脑袋,道:“一公一母,你看这鹅冠大的就是公鹅,鹅冠小的就是母鹅。”
哦。许嘉月与它们大眼瞪小眼。
明氏又接着问:“您这两只鹅怎么卖?”
“你要都买了的话,200文。”
王氏上前讲价,“太贵了,你这鹅比老母鸡都贵,老母鸡一只才四五十文。”
“那你也不看看我这鹅多重,一只母鸡才多重。”
确实,这鹅一只都得十五六斤了,一只母鸡才六七斤。
“那鹅没人买呀,老母鸡吃了能补身体,鹅可不能。”
那倒也是,老妇人都在这坐了大半天了,别说卖,连问都没人问。
若是这次卖不出去,下次还卖不出去,次次卖不出去,这对风华正茂的大鹅就要白白浪费青春年华,被耽误成老鹅了。
“算了算了,180文卖给你算了。”
“120文,卖就卖,不卖我们就走了。”
“哎哟,这可卖不了,我这鹅可漂亮。”
“120文。”王氏无动于衷。
“150文,要就要,不要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