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年,有一位公子二十四岁入中枢开始做官,
他办事严谨,对上、下人都很谦和恭敬,于是他的叔父上书皇帝,愿意把自己的封邑分一部分给他,朝中有名望的朝臣也上表向皇帝推荐他;
三十岁,他就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公元前八年,他的伯父病重,举荐他代替大司马之位,皇帝接受了,这一年他才三十八岁。
做了一年多的大司马,皇帝病死,太子即位,由于皇后外戚得势,他不得不请辞回乡,闭门读书。
回乡三年后,他等来了起复的机会,步步为营,终于站在了权力的中心,他被封安汉公,并将女儿嫁给了皇帝做了皇后,
他的儿子杀死了家奴,他逼迫儿子自杀,以命偿命,此举得到百姓和朝臣的称赞,又被皇帝封为了“宰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皇帝死,皇太子只有两岁的背景下,他代天子临朝听政,称“假皇帝”!
最后他篡了太子的皇帝位,自己坐上了龙椅,定国号为“新”!
他就是新朝的开国皇帝——王莽。
王莽一生喜欢轰轰烈烈的改制,其中有一项币制改革就是在他当政期间就开始推行的。
西汉末年,实行黄金国有化,民间私藏黄金视为违法,短短几年,数百吨的黄金被强制收集在了王莽的皇宫中,老百姓的死人资产得不到保护,加上一些其他改革带来的弊端,民间的动乱开始了。
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两股最大的起义军成为了主流,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绿林军”和“赤眉军”。
随着王莽被绿林军砍掉了脑袋,皇宫中的黄金也下落不明了。
关于这批黄金有很多的传说,有人说被起义军和杀入皇宫的老百姓瓜分了,
有人说这些黄金其实已经被王莽挥霍一空,
宋代文豪苏轼,对,就是那个让亲弟弟跟在屁股后面一路捞人的苏轼,他在《仇池笔记》卷下写道:王莽败时,宝货神不可知,复归山泽。
谭一一的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一支精疲力竭的商队。
商队二十几个人,人人都风尘仆仆,衣衫褴褛。
他们出发时的马车已经不见了踪影,人人背上背着一个半米高的包裹,看得出来这些包裹很重,压得他们的腰都折成了90度。
在又翻过一座山后,其中一人瘫倒在地上,沙哑的嗓子艰难地说道:“大哥,我真的走不动了,就让我呆这里吧,死了也好,这里清净。”
他的情绪迅速蔓延了整个队伍,二十几个人都耷拉着脑袋,有人已经小声哭泣。
出发时,他们都是皇宫中数一数二的高手,双手提着四五百斤的重物还能健步如飞,
现在出宫小半年了,越走越艰难,一路还要东躲西藏,正经的官道不敢走,天天在山林里像只丧家之犬地乱窜。
好几天没吃没喝了,如今一个小孩都能推倒他们,
没有目标的行动是最让人气馁的。
被称为大哥的人摸了摸身旁的包裹,他的双手掌心已经溃烂,但他已经感觉不到疼痛,进山之前,他听到了流民的议论,皇帝被砍了脑袋,挂在城门上好几天了。
这箱子里是他和兄弟们接受的任务,是皇帝东山再起的资本,
如今皇帝都没了,他们再带着这些资本继续走下去有什么意义?
他抬起头,看了看山谷,这里是两座大山之间的一个开阔平地,中间一条清澈的溪流欢快地流着。
倒是一个躲避战乱的好地方,
“兄弟们,皇帝没了,我们也走不动了,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指示。”他举着手,一脸郑重地说道:“既如此,那我们就在这里自给自足,等哪一天天下天平了,我们再出去,把这些东西交还给王氏后人!”
这话得到了其余人的一致赞同,有了目标,这个队伍就又有了士气。
经过简单的休整,训练有素的几十个人很快利用各种材料搭起了庇护所。
很多年过去,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这支队伍里的人病的病,死的死,没有一个人再能走出大山。
千年以后,这里再没人记得祖先为什么而来。
谭一一摸着这些箱子,不用打开就知道,这里藏的就是当年皇宫中运出来的一部分黄金,
虽然以当时的冶金技术,这批黄金的纯度肯定没有现在的高,但如果现世,不谈它的文物价值,就单论它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