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上面没有关系,现在唯一能够阻止县里豪绅瓜分石家的原因,就是石有德是个举人。
郑洞礼对付石有德,需要先列举石有德犯罪的证据,然后送到省里,省里审核后,再送到朝廷,只有朝廷认为石有德有罪,下令剥夺功名,才能剥夺石有德举人功名。
石有德知道,王家屏的话语,不过是吓唬自己,他没有犯罪,县里又不能对他用刑,郑洞礼想剥夺他的功名,没有那么容易。
另外,他相信石开,他三个儿子,石开最为孝顺,不可能像王家屏说的那样,丢下他独自逃走。
石有德听王家屏说,让石家村交治安捐,还要石家一半的土地,不禁发笑,“哈哈哈~”
王家屏皱起眉头,“你笑什么?”
石有德忽然颇为伤感,转眼又神情悲愤的吼道,“我笑大明就是毁在你们这些人手上!你们逼得百姓破产,现在还要来逼我。逼吧!逼得遍地流民,再把读书人也逼过去,看你们的脑袋,还能待多久!”
这几些年,明朝局势逐渐恶化,石有德虽不当官,但是他敏锐的察觉到,事情在起变化。
早些年他是不同情流寇的,可随着自己利益受损,便开始逐渐感同身受。
石有德说的不错,明朝官府和把持朝廷的官绅,正把百姓和一些有良知的底层读书人,逼到流寇那边去。
此前流寇无法长期占据州郡,一是官兵追着围剿,二是他们之中缺少读书人,来为他们出谋划策,帮他们制定战略,经营占据的州县,只能四处流窜。
现在快不一样了,很快就有李言、牛金星这样的读书人,选择投靠民军。
李自成将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一批读书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迅速建立政权,走向与明朝正面争鼎的道路。
石有德看到了趋势,明朝正在向灭亡的道路上狂奔,而作为一个明朝的举人,一个受过明朝恩惠的士人,石有德心中只觉悲愤。
他悲伤自己因受党争牵连,罢官回乡,受困乡野,怀才不遇,不能为国效力。
他愤慨肉食者鄙,一帮虫豸,身居庙堂,不顾大局,不思救国,反而为私利,盘剥百姓,带着大明走向灭亡。
王家屏被石有德唾沫星子喷了一脸,他本是好意相劝,见石有德不识抬举,立时就撕破了脸。
王家屏一把抹掉脸上唾沫,咬牙切齿,“哼!石有德,你有举人功名,可你儿子只是个童生!既然你不领情,那就等着绝嗣吧!”
石有德一阵咳嗽,他怒目圆睁,“你们若是陷害我儿,我便同你们拼了这条老命!”
“哼!”王家屏轻蔑的冷哼一声,然后站起身来,“你等着吧,等县里把石开抓回来,我让你白发人送黑发人。”
语毕,王家屏不再多费口舌,转身离开了房间。
石有德捂住胸口,又是一阵剧烈咳嗽,他见王家屏离开,想着大儿子战死萨尔浒,二儿子死在援锦的路上,想着三儿子又要被人陷害,不禁流下了浑浊的泪水。
这时王家屏出了房间,便准备去向郑洞礼禀报,忽然一名衙役匆匆跑进衙门,也往郑洞礼的住处去。
王家屏叫住他,“衙门之内,你慌慌张张的干什么?”
衙役不晓得上面的肮脏事,他高兴道:“三老爷,石公子凯旋而回!”
“什么?”王家屏满脸难以置信。
衙役道:“三老爷,石公子没有临阵脱逃,带着斩杀土寇的头颅,还有缴获兵器到城外了。”
王家屏有些意外,没想到石开没逃回石家村,还带着斩获回来。
“你先去城门看着!我去告诉县尊!”王家屏说完,便匆匆去后院找郑洞礼。
石开带着族人,大摇大摆的回密县,族人用竹枪,挑着土寇的人头,让密县百姓发出阵阵惊呼。
这时石开来到城门处,赵宪向上喊道:“快开城门!我家少爷大破土寇,特回县里复命!”
因为于大忠刚走,密县百姓不知道,土寇会不会回来,所以并未放松警惕。
城内的青壮,还有各家的家丁护院,依旧驻扎在城头进行防御。
这时守门的人听了赵宪的话,便要开门,匆匆赶来的王思业却直接喝止,“先别开门,那石开消失一天多,说不定已经投靠了土寇!”
县里已经把城内的石家人抓进大牢,石有德也被控制,还派了官兵去石家村捉人。
王思业不知道,石开从哪里回来,也不相信他有能力击败什么土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