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黑子带着地契,来到密县衙门备案,将石家的土地划为藩田。
是夜,郑洞礼做东,再次在醉香居摆下酒席,带着县里的乡绅,为蔡黑子接风洗尘。
蔡黑子只是洛阳城内一个混混,上不得台面,郑县令对他这么客气,主要是看他背后李墉的面子。
其实他与李墉也没有交集,不过李墉认识户部尚书侯恂,同江南的大族也有关系,他便不能不给面子了。
侯恂是东林大老,他担任户部尚书期间,没解决朝廷军饷问题,却对东南商业发展做出过贡献。
虽说几年前侯恂因为贪污被关进大牢,至今还没出来,但是东南士绅依旧尊敬侯尚书,不仅运作捞人,平常也会给侯家面子。
时下江南商业繁荣,由以纺织业发达,江南士绅大户都从中获利。
李墉帮助福王打理百万亩棉田,种植出的棉花,通过商丘侯家,卖给江南的棉纺工坊,他们分处棉纺业链条的各个位置,形成了一条经济利益链条。
郑洞礼是东林党人,自然要给认识侯恂的李墉面子。
况且,这次李墉派蔡黑子过来,要对付的人正是前段时间,大闹县城的石开,郑洞礼自然要尽一尽地主之谊。
这时在雅间内,士绅们汇集一堂,各人小声议论,说着石家的田产变成藩田之事。
李世杰道:“石有德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居然拿地去投献藩府,也不想想藩府的便宜是那么好占的么?”
王思业满脸讥笑,“若是谁都能够通过投献藩府,来逃避赋税,那天下都是藩田了。这次石有德那老小子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哈哈……”
上次的事情,让王思业丢了面子,损失了钱财,让他在密县有些抬不起头来。
不过,蔡黑子过来,带来三百官兵,却让王思业腰杆挺了起来。
他与李墉和蔡黑子不熟,可河南府总兵王绍禹,却与他有些关系。
这次蔡黑子带来了三百官兵,就是王军门的人马,领头便是他的侄子王维涛。
大伙儿闻言纷纷陪笑,而就在这时,雅间门打开,郑洞礼、蔡黑子、王维涛走了进来。
房间内,士绅们全都站起来行礼迎接,郑洞礼在主位坐下,蔡黑子坐在他旁边,王维涛正要入座,看见旁边王思业,赶紧上前行礼:“二伯,您一向可好?”
王思业道:“不好!县里小辈无礼,扰得县里不得安宁,把我气得不轻。”
王维涛眉头一挑,“什么小辈这么猖狂,敢招惹二伯您生气,看我带兄弟灭了他!”
王思业道:“就是石家的小子石开!”
蔡黑子听后,不禁问道:“哪个石家?”
“呵呵~”郑洞礼轻笑一声,招呼王维涛坐下,然后说道:“就是那个石家。他们欠着县里赋税,想通过投献王府赖掉,实在是本县第一刁民!”
蔡黑子道:“他们的地,是我们花钱买的。这种刁民,居然想借王府之名来逃税,实在是该死。郑县令放心,我们王府只要地,不要人,绝对不会庇护这种刁民!”
郑洞礼闻语笑道:“蔡庄头明事理!既然如此,你们何时去收地,本县正好借王千户之威,让那群刁民把赋税补齐!”
蔡黑子道:“明天吧!明天我就过去收地!”
郑洞礼道:“那好,本县让人给你们带路!”
双方说好,这时菜也上齐,郑洞礼便宣布开席,众人遂即推杯换盏,气氛十分融洽。
……
这时醉香居内,蔡黑子、王维涛接受县里招待,吃着山珍海味,品尝着美酒佳肴,进城的三百官兵也没闲着。
大明军纪不是一下子突然败坏的,前些年朝廷能够发得起饷的时候,官军的战斗力和军纪都还可观。
自从朝廷不发饷后,官军的战斗力,便直线下降,军纪也变得败坏。
对于跟着王维涛过来的三百官军来说,到密县来其实是个好差事。
这年头当兵,朝廷长期欠着军饷,吃得伙食还差,只有出了大城,到外面公干,才能接机捞油水。
密县比不上洛阳繁华,可密县城内也没那么多不能得罪的老爷,他们胡作非为,也没人敢管。
这时蔡黑子和王维涛在醉香居吃喝,三百官兵也在城内吃喝,只是蔡黑子和王文涛是有人请,他们则是不请自来。
这三百官兵冲进城内各个酒肆,大吃大喝了一顿,几乎把店里的酒肉吃光,不仅不给钱,反而把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