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演武场内。
五根蜡烛已经放在一张桌案上。
太监们点燃五根蜡烛。
李坤木捡起一张五石力弓,搭上箭矢,瞄准蜡烛焰心,嗖!
一支箭矢穿过五根蜡烛焰心,五支蜡烛就灭了三根。
“哼!”苍老又有劲声音从后面传来。
朱棣不知何时来到李坤木身后,看到李坤木这一射箭表现,脸色直接黑下。
朱棣大步踏前,抢过李坤木手上四石弓,从箭筒上抽出一支羽箭,让太监重新点燃蜡烛。
嗖!
五支蜡烛烛火几乎同时消失。
朱棣把弓丢给李坤木,语气甚是严厉,训斥李坤木:“朕才出征草原多久,你在东宫做甚!?好好练箭,不练到亥时,不准睡觉!”
李坤木低头没回话。
‘自正德朱厚照后,大明就没有哪个皇帝马上亲征,身材也往猪走,说不定还不如我。’
朱棣吩咐完李坤木,脸色还是黑着,没有缓下来。
他要去东宫好好质问太子,你一个太子,东宫主官,好圣孙都被你养成什么样子?他朱棣要的是文武双全好圣孙,而不是儒家口里的圣君!
在大明,皇帝的权力自然是最大,李坤木乖乖听话,在演武场练箭到亥时(午夜12点)才停下。
李坤木回自个房间时,太子书房还亮着灯。
李坤木好奇推开书房门,一摞折子散落地上四周,很明显是被人从书桌推落。
“爹,这是爷爷推的?”李坤木小心询问椅子上,苦笑品浓茶的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满心委屈,他也不知道自己这个监国太子做了哪件事让老头子生气;大家一起批折子,批完一摞折子,太监又端来如小山高折子。
朱棣直接推倒那一摞折子,丢下一句,让你监个国,看看都监什么样!
‘爹什么都懂,就是要面子总喜欢丢给我。’
朱高炽轻叹一口气,决定岔开这个话题,毕竟告诉李坤木,年轻人一上头,也不知捅多大篓子。
“你爷爷这次北征蒙古,被那帮蛮子放风筝,估计下一次征战不远了。”朱高炽叹气放下茶杯。
李坤木摩擦还没长出胡子下巴:“爷爷是马上天子,北蛮一直本朝心腹大患,爷爷这是想帮子孙的活一起干了。”
朱高炽脸更是皱起:“你爷爷在前线打得爽,可管理后勤你爹却是无米之炊啊,朝廷缺银子!”
大明前期是铜钱和纸币共用,纸币是大明宝钞,朱元璋发现这大明宝钞挺好用的,一没钱就使劲印钱,投入民间。
这也没什么,最多加剧通货膨胀,可朝廷玩了个骚操作,官府可以用宝钞买你东西,而你却不能用宝钞缴税。
大明这招杀鸡取卵直接把大明宝钞信用丢地上。
民间又开始铜钱交易,可铜钱携带不方便,量又少;大家又瞄上银子。
大明是个贫银国,银子一直都是外边进来的,称为‘鹰银’。
除了大明朝廷规定勘合贸易,不准任何私人海上交易。
大明的钱袋子就一直干瘪状态。
大明国库遇到守成之君还好,遇到想文治武功双全的朱棣,简直就是老鼠进去都想哭着跑出去。
“国库没银子,可民间银子可多了,比如耕读传家士绅,走南闯北商贾。”李坤木微笑给出答案。
朱高炽摇头提出自己看法:“民间是有钱,可朝廷能收上来的就只有农税,士绅自太祖就可凭功名不交税,商税哪有这么容易收?”
“除了收税这条搞银子外,还能借嘛。”李坤木呵呵祭出自己现代人见识。
朱高炽眉头一皱,人中青筋暴起,形成一个‘川’:“借?朝廷向商人借钱?这怕是不妥。”
没见识过金融恐怖吸金力,朱高炽这谨慎不无道理。
筹集银子这件事,估计明天朝会有人跳出来讲,轮不到李坤木操心。
李坤木打个哈欠,揉揉因为练箭酸痛肩膀,跟还在纠结太子朱高炽打个招呼,回到自己太孙府。
李坤木回到太孙府,无视胡善祥和孙若微,两位美人渴望雨露目光,直接沾床便睡。
一夜无话。
直到四更天起,有人推醒李坤木,提醒他该漱洗上朝。
从四更天一直磨蹭到上朝时间,过去两时辰。
李坤木躲在人群后面的,打着哈欠,心里嘀咕,‘怪不得历史上朱高炽登基